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4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0篇 |
农学 | 67篇 |
基础科学 | 144篇 |
81篇 | |
综合类 | 454篇 |
农作物 | 45篇 |
水产渔业 | 28篇 |
畜牧兽医 | 428篇 |
园艺 | 74篇 |
植物保护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是当前小麦产业的双重任务。为此开展了拔节期喷施不同锌肥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纯锌用量0.75 kg/亩处理下单产最高,亩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不施用锌肥对照处理增加了2.55%、1.26%、1.72%,亩产量提高了5.63%;纯锌用量0.50 kg/亩处理下品质最优,容重、硬度、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延展性、延伸面积、最大抗延阻力分别较不施用锌肥对照处理增加了1.52%、8.85%、9.53%、49.69%、18.64%、6.14%、11.23%、12.09%、18.76%。因此,可根据小麦产业需求合理选择适宜的锌肥施用水平。总体而言,本研究对生产中选择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适宜锌肥施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了解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向不同种群野芥菜(wild B.juncea)漂移的可能性,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17个种群野芥菜为母本,研究人工授粉条件下的结实能力和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及F_1在温室(套袋自交)和田间(开放授粉)的适合度;统计F_1后代的出苗率及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结果]供试的野芥菜授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后每角饱粒数大于8粒;获得的F_1植株对相应除草剂都具有抗性;温室和田间种植后营养生长良好;温室条件下自交不结实;田间种植后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及每角饱粒数均显著低于各自的亲本野芥菜,单株有效角果35.42~147.00个,每角饱粒数0.19~0.78;绝大多数F_1的总适合度和各自的亲本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各F_1后代种子都有20%以上正常出苗,且有8.33%~77.78%的后代表达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结论]2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具有相似的向各种群野芥菜漂移的可能性。在我国释放转基因油菜务必防范向野芥菜的基因漂移。 相似文献
55.
56.
为了确诊1例疑似绵羊伪狂犬病病例,本试验以上海郊区某羊场发病绵羊的病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和鉴定。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发病羊大脑组织神经元发生广泛性变性、坏死并伴有嗜神经现象,神经元周围出现胶质细胞增生。病料接种BHK-21细胞,细胞出现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绵羊伪狂犬病可能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绵羊伪狂犬病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57.
58.
研究了p-赋范空间中保距离1的映射以及非扩张映射.证明了:若p-赋范空间中的映射保2个或者3个距离,则为等距映射. 相似文献
59.
为使棉花实现机械化采收,河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借鉴新疆的种植模式,并结合河北省当地条件推行(68+8)cm宽窄行种植模式,同时进行错位使棉株呈规律性的等腰三角形排列;为适应河北省推行的种植模式,设计一种棉花双排交错精量播种开沟组合装置,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空腔,空腔内对称设置有双排播种装置,左、右排种轮错位15°实现错位播种。通过分析计算,确定棉花双排交错精量排种器和开沟装置关键部件的参数;对棉花双排交错精量排种器进行排种机制的解析,构建排种器主要工作过程的充种、清种、护种、投种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2016年4月初在河北省石家庄鹿泉试验田进行作业试验,结果显示排种器播种深度及穴距一致性良好,双粒率82.8%,三粒率9.6%,多粒率2.0%,单粒率4.4%,空穴率1.2%;播种深度26 mm,播种深度合格率91.0%;基本实现错位种植等腰三角形排列。 相似文献
60.
旨在了解上海地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VP1基因与致病性,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13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分离株VP1的基因序列,与参考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株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上海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互间相似性为74.3%~99.8%,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符合FCV易突变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FCV流行株主要来自国内北方地区,少数毒株来自国外地区;通过对宿主临床症状、VP1进化树和VS-FCV特征性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7株FCV强毒株;动物致病性试结果验表明,FCV-SH202101株和FCV-SH202113株可导致感染猫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1~2 d,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到排毒,不同年龄段猫的病程不一致,可导致幼猫5 d后死亡,成年猫病程可持续11~18 d, 2株分离株在致病性方面均符合VS-FCV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VS-FCV毒株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F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