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3篇 | |
综合类 | 62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园艺 | 17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个杏品种果实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个杏品种“金太阳”、“鲁杏1号”、“鲁杏2号”成熟期果实顶空微萃取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金太阳杏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酯、二羟乙酸、6-甲基-5-烯基-2-庚酮;“鲁杏1号”检测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1.18%,主要香气物质为二羟乙酸、苯乙醇、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苯并噻吩;“鲁杏2号”检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48.06%。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醇、乙酸己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三个品种间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杏香气成分是杏选育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的花生霉变程度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可靠、快速、便捷地检测花生仁不同程度的霉变,研究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分别结合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霉变花生定性分析方法。为排除不同样本带来的偶然性,实验随机采集花育36号、鲁花9号两个花生品种进行霉变培养。依据花生的感官特征与前人的研究经验,将花生分为正常、轻度霉变、中度霉变与严重霉变4类,采用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采集花生仁样本光谱(波段0. 3~3. 6 THz)。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对时域光谱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并进行加窗处理,然后对所得频域信号进行光学常数吸光度与吸收系数的提取,得到样本的光学常数信号,并进行特征波段筛选。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定性分析模型与SVM定性分析模型。实验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花育36号花生霉变模型的预测集识别正确率为88. 57%,对鲁花9号花生霉变模型的预测集识别正确率为91. 40%;Lib-SVM模型对两个品种花生霉变的二分类模型、3类霉变花生的三分类模型的预测集识别正确率均为100%。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SVM算法检测霉变花生仁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主枝开角:短枝型苹果树第一层主枝角度一般要求60—70度,而幼旺树主枝角度都偏小,可在5月份采用撑、拉、别等方法开张角度。开角可明显改善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条件,缓和枝梢生长,均衡树势,有利于扩大树冠及花芽分化,提早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结果部位对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套袋和不套袋栖霞大香水梨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不同结果部位对梨果实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套袋树外围东部果实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35种,含量最高,为4 076.01 ng/g,外围北侧香气物质种类最少,为24种,内膛下部果实香气物质含量最低,为421.22 ng/g。不套袋树外围南面的果实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42种,含量最高,为10 001.14 ng/g,外围北面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少、含量最低,分别为24种和357.08 ng/g。 相似文献
17.
18.
19.
研究了套5种类型果袋对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Red Fuji Spur)低温(0℃)贮藏品质的影响,部分果袋进行早套袋(6月10号)和晚套袋(6月23号)两个处理。各种套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失水率在贮藏的第一个月内逐步提高达到峰值,其中套塑膜袋果实的呼吸速率比套小林袋的高47%,同时伴随着可滴定酸、可溶性糖以及硬度的持续降低;随后的一个月内呼吸受到明显抑制,各种品质指标下降缓慢,但在其后的贮藏时间里呼吸速率再次缓慢上升。套塑膜袋的果实仍具有较强的呼吸,晚套袋的果实比早套袋的呼吸略高。贮藏结束时(120d)套小林袋红富士的可滴定酸和果实硬度分别为0.2087%、9.43kg/cm~2,套塑膜袋的分别为0.1812%、8.12kg/cm2。综合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呼吸、糖、酸、硬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可以看到,不同果袋以套塑膜袋的果实品质下降最大,套小林袋(KM-2)的果实品质下降最小,其次是双层内红袋、双层内黑袋,再次是双层内塑袋。 相似文献
20.
多种化学药剂对套袋苹果黑点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离培养鉴定认为,山东栖霞、沂源两地发生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均由粉红聚端孢(Trictochecum roseum Link)、链格孢菌(Altemaria mali Roberts)、点枝项孢(Acremonium stictum Link)三种病原菌引起。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种杀菌剂对这3种病原菌的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总司令、扑海因对这3种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5%氟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对苹果黑点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