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广州市森林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的天然次生林,其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灌丛,其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种类丰富,具有较强的热带性,主要的科有豆科、茜草科、大戟科、樟科、桑科、山茶科、壳斗科、紫金牛科、芸香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一些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的类群;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得以很好的保护;建议将兰花40种和另外52种植物列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32.
基于野外考察及相关文献查阅,调查分析了乐昌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型、分布生境、入侵范围及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乐昌市2013-2015年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4种,隶属于36科,81属.其中菊科(23种)、豆科(14种)、禾本科(8种)和苋科(8种)植物占乐昌市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0.96%.另外根据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自然地理分布、入侵范围及其所产生的危害,将乐昌市外来入侵种划分为5级:即恶性入侵类(1级,14种)、严重入侵类(2级,13种)、局部入侵类(3级,38种)、一般入侵类(4级,18种)和有待观察类(5级,21种).与周边其他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相比发现,乐昌市与香港地区共有种数最多,为72种;广州市与乐昌市共有种数百分比最大,为69.86%.  相似文献   
33.
以1 100 m2样地为研究基础,分析澳门青洲山假柿木姜子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本群落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7科42属,热带分布种占绝对优势。群落外貌主要由单叶、中型叶,全缘的常绿高位芽植物决定。优势种径级显示:群落目前保持以假柿木姜子为优势种,翻白叶树与假苹婆为增长种群的格局。这3种主要种群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M agarlef指数为4.907 2,Shannon-W iener指数0.874 2,S impson指数1.164 1和P ielou均匀度指数0.302 4。多样性比较显示,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鼎湖山厚壳桂群落及深圳南山区鸭脚木群落,可能与该地的岛屿性、优势种显著、外来种入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保护维持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4.
经实地调查统计,确定香港岛南部岛屿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85种(含种下等级),隶属75科154属.可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以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材用植物为主,其中药用植物104种、观赏植物98种、材用植物27种.首次报道了香港岛南部岛屿的植物种类和野生植物资源概况,并通过对各类野生植物资源的分析,对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旅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5.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50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5科152属202种(含变种),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中猴欢喜和罗浮栲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为26.16和24.51,因此将该群落命名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Sloanea sinensis+Castanopsis fabri Community)。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叶型以中型革质单叶为主;乔木径级以小径级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D>E。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1.88%。  相似文献   
36.
海南岛亚地带界线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虽然是热带区域,但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仍比较明显,就南北差异可把全岛划分成南部热带和北部热带两部分,已有学者尝试着划分出亚地带的分界线. 龙脑香林作为亚洲热带林的标志,在海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龙脑香科植物为海南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林优势类群. 通过分析龙脑香林的分布与生态学特性,并参考了植物地理区划的原则,笔者尝试重新界定海南亚地带分界线.   相似文献   
37.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根据这些蕨类植物资源的主要用途和生态习性等特点,归纳为4种类型,即药用蕨类植物、观赏蕨类植物、食用蕨类植物和石灰岩地区指示蕨类植物.介绍了其资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8.
海南蕨类植物新记录(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海南岛9种新记录蕨类植物,包括狭翅短肠蕨Allamodia alata(Christ)Ching、褐柄短肠蕨Allamodia petelotii(Tard.-Blot)Ching、广叶星蕨Microsorum steerei(Harr.) Ching、多羽凤尾蕨Pteris decrescens Christ、硕大凤尾蕨Pteris majestica Ching ex Ching et S.H.Wu、斜羽凤尾蕨Pteris oshimensis Hieron.、小笠原卷柏Selaginella boninensis Bak.、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广东耳蕨Polystichum kwangtungense Ching等.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39.
报道了广东省菊科一新归化属——裸冠菊属(Gymnocoronis DC.)与海南省旋花科一新归化种——头花小牵牛(Jacquemontia tamnifolia),描述了这2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并简要讨论了这2种植物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0.
2008年10月,对遭受年初特大冰冻灾害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群落的冻害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m2的样地内有73科119属169种维管束植物,其属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型.群落中植物包括优势种浙江润楠受冻害严重.用SAS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