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香港果洲群岛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洲群岛共有维管植物140种,隶属于54科115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8科108属133种。该区的资源植物有52科103属120种,按其经济用途划分为10个类型,即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饲用植物、材用植物、油脂植物、精油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以及有毒植物。对其植物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变废为宝,控制农业污染已是社会要求;生产出优质、高效、绿色、有机农产品已是人们的需求。文章通过对泸溪县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和实行种养结合的好处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符合实际的种养结合模式,并对其收益进行分析,为泸溪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南岭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与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对各物种在南岭地区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区系特点与部分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并总结了各物种分布的地形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目的物种)34种,隶属于23科28属,其中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各半,孑遗物种丰富。2)区域内目的物种大部分种类数量较少,生态位宽度普遍较小,全部被评估为地区性受危等级。3)随着海拔的升高,目的物种的数量呈现"中间膨胀型"的特点。目的物种主要分布于50°以下的缓坡,但在60°以上险坡仍有分布。  相似文献   
14.
首次对广东丰顺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丰顺县野生树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丰顺县一级观赏乔、灌木资源有30种,包括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等,具有极高的园林开发应用价值;二级观赏乔木、灌木资源有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等45种,其园林开发应用价值较高;三级观赏乔木、灌木资源有33种,包括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园林开发应用价值一般;四级观赏乔木、灌木资源有25种,包括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园林开发应用价值较低。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以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23种野生野牡丹科植物引种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掘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园林绿化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广东省、海南省分布的23种野生野牡丹科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观赏性、适应性、抗逆性3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5个评价因子构成。结果表明,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野牡丹(M.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毛菍(M.sanguineum)、熊巴掌(Phyllagathis cavaleriei)、溪边蜂桑勒(Sonerila rivularis)、虎颜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槠头红(Sarcopyramis napalensis)、叶底红(Phyllagathis fordii)、蜂斗草(Sonerila cantonensis)11种野牡丹科植物具有较强的观赏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保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0科27属18种.分析了这些植物的分布状况、分布在此区的可能原因和资源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金花茶(C.petelotii)、坡垒(Hopea hainanensis)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 生幼苗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温、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并利用 Logistic 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出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均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金花茶>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1.6~46.3℃之间;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金花茶,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7.19~-6.16℃之间。供试的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 生苗均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及越冬。研究结果可推测这4种珍稀濒危植物潜在的适应地区,从而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臀果木(Pygeum topengii)、桃叶石楠(Photinia prunifolia)、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肖蒲桃(Syzygium acuminatissimum)等5种木本花卉1年生幼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梯度高温和低温胁迫,测定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过程中,5种木本花卉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上升而持续上升,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桃石斑木肖蒲桃桃叶石楠臀果木,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2.81~48.66℃之间;在低温胁迫过程中,5种木本花卉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臀果木石斑木肖蒲桃桃叶石楠香蒲桃,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8.54~-6.07℃之间。5种新优木本花卉均具有较强的抗热性和抗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和越冬,可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适当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1 500 m左右的南华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科79属121种(变种),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和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群落组成以南华杜鹃为绝对优势种,其优势地位非常明显;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层间植物稀少;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60%;南华杜鹃种群中,大龄树占优势,表明该地的南华杜鹃种群处于衰退阶段,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重金属含量水平,测定了保护区16个优势树种叶片中N、P、K、Ca、Al、Na、Mg、Mn、Ni、Cu和Pb共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在叶片中的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均低于我国陆生植物叶片含量的平均值,叶片Ca、K、Mg含量处于陆地植物叶片的正常范围,叶片Mn含量与广东植物叶片含量接近;16个优势树种叶片重金属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南岭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受P限制强烈;尽管16个优势树种叶片暂未受到重金属和Al毒危害,但因华南地区酸沉降引发土壤重金属活化的风险仍存在,应加强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树木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的定期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