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311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185篇
  128篇
综合类   1681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225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连粳7号麦茬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25d,年平均日照时数2394h,年平均降水913mm.东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2009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称号,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6万hm2,水稻单产650kg,总产达40万t.东海县引进连云港市农科院繁育的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表现优异.现将连粳7号的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便取得更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952.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NaCl条件下,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胚芽生长长度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1.8%浓度时,光果甘草种子仍能保持60%以上的发芽率,而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只有4.8%。光果甘草种子发芽的最适盐浓度为1.6%,临界浓度为1.9%,极限浓度为2.4%。而苦豆子种子发芽的最适盐浓度为0.9%,临界盐浓度为1.2%,极限盐浓度为1.9%。光果甘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盐害指数迅速下降的浓度都比苦豆子高,而盐害率比苦豆子低很多。盐浓度提高到1.9%时,光果甘草种子的盐害率只有40.06%,而苦豆子的为100%,由此可看出,光果甘草的抗盐能力非常强,能适应含NaCl盐量高达1.8%的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苦豆子的抗盐能力相对较弱,只能适应含盐量为1.2%的土壤条件。对胚根胚芽生长来讲,在低浓度时NaCl盐对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较小,浓度升高到1.2%以上,胚根胚芽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其中胚根生长受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3.
为了明确林龄对杂交楝(印楝×苦楝)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土壤持水能力、渗透能力和抗蚀能力来综合评价不同林龄杂交楝人工林保持水土功能。结果表明,随着杂交楝林龄增加,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得到改善、持水性能增加、渗透能力增大,提高了土壤水稳性指数,增加了土壤抗蚀性,土壤水土保持功能得到增强。3年生杂交楝林分的土壤持水性能、渗透能力和抗蚀性与1年生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5年生杂交楝林地各指标均比1年生和3年生林分有显著提高。5年生杂交楝林地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平均渗透速率和水稳性指数分别比1年生林地增加18.6%、11.4%、19.8%、45%、30.1%。因此,种植杂交楝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林分的土壤水土保持功能,在山地丘陵地区值得大力发展杂交楝。  相似文献   
954.
摘 要:试验选择健康的樱桃谷商品雏鸭400只,以含不同比例龙须眼子菜的日粮饲养至42日龄。通过对以龙须眼子菜为优势种的布龙湖草粉的营养成分分析和肉鸭的饲养试验来研究该草粉在肉鸭屠宰性能方面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4%的草粉可以增加采食量,降低料肉比,虽然屠宰性能有所下降,但是能增加养殖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新疆南部地区设施果树栽培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设施园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鲜、优质水果在人们生活中已不可缺少,这不仅促使不耐藏果品设施栽培的兴起,也把我国果品发展带进一个新的趋势--设施果树产业。果树设施栽培可以说是农业生产中最集约化的栽培方式之一,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此,本文分析了新疆地区,特别是新疆南部地区设施果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新疆南部地区设施果树的对策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56.
响应面法优化多粘菌素B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对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多粘菌素B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72,温度30.64℃,发酵时间37.72h 。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验证,实验值和模型预测值之间比较接近,有较高的吻合度,相对误差较小。多粘菌素B的产量可达到915.77mg/L,比优化前提高了33.7%。  相似文献   
957.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代黑龙江19世纪80年代开始水稻种植,此后在曲折中发展,1984年以后稳定增长,并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气候变暖和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最低气温的显著上升,是近几十年黑龙江水稻发展的根本原因。近100多年的短期考察和近1000多年的长期考察都表明,气候条件是制约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基本因素。在气候温暖时期,黑龙江可以大规模地发展水稻,而在气候寒冷的时期,黑龙江则很难有成规模的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958.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分布特征和主要形态生理性状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2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麦稻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单茎和群体根干重、总根长、根数、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发根力、抽穗后根系伤流强度及根冠比、每条根长、根直径、根密度、颖花根流量、抽穗期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和产量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粳稻的根冠比、每条根长、发根数、发根体积、发根干重及颖花根流量、穗数、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实收产量均高于籼稻,而根直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籼稻,其中根冠比、每条根长、颖花根流量、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实收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粳稻抽穗前(含抽穗期)单茎根干重、总根长、根数、根体积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及根密度均低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而成熟期这6个指标粳稻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3)粳稻拔节前单茎活跃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比均小于籼稻,而拔节后(含拔节期)两者差异趋势与之相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4)除拔节期群体根干重、拔节期和抽穗期群体根数外,其他群体形态生理特征指标粳稻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5)无论是单茎还是群体,粳稻抽穗后0~35 d根系伤流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6)粳稻0~10 cm土层根系干重所占比例极显著低于籼稻,10 cm以下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极显著高于籼稻,粳稻扎根更深,进一步强化了植株抗倒防早衰能力。与超级杂交籼稻相比,常规粳型超级稻抽穗后根系生长优势不断加大,特别是群体生长优势,成熟期粳稻所有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指标均优于籼稻,是粳稻高产形成的重要原因和保障。  相似文献   
959.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2)、高产(9.75~10.50 t hm-2)和超高产(>10.50 t hm-2) 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产、高产水平群体相比,超高产水平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 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动态上,群体起点较高,可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高(78.0%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0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抽穗至成熟期光合势为300×104 m2 d hm−2以上,总光合势为560×104 m2 d hm−2以上。拔节前干物质量积累速度较慢,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5 t 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 hm−2左右,后期茎鞘物质转运率大于14.0%。超高产群体根量多、活力较强;植株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累积量高,氮素利用率40%以上。根据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我们探讨了培育双季晚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60.
为查明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3个处理:插秧、撒播和条播,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测定,就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插秧水稻的产量(10390 kg/hm2)要高于撒播(7790.7 kg/hm2)和条播(9105.2 kg/hm2),3种栽培模式下水稻的收获指数几乎没有不同(撒播、条播和插秧分别为56.5、54.7、53.9),而插秧水稻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明显高于撒播和条播,更高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使插秧水稻形成了更大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特别是后者较撒播和条播分别高39.0%和26.9%,其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95)。3种栽培模式相比,条播水稻的效益成本比最高,达到了2.52。总之,与直播(撒播、条播)相比,插秧水稻获得高产的根本原因是其具有更大的穗粒数,但考虑到成本投入,在实际生产中,条播水稻的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