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4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美国,大多数商用甘薯是利用膨大了的贮藏根来繁殖秧苗。秧苗繁殖的特点随栽培品种而定。把生产有利用价值秧苗的数量提高到最大限度,同时把生产它们所需要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可减轻育秧成本,便于提早移栽。尽管小贮藏根的产苗量常常少于大贮藏根的,然而通常却喜欢用小薯块排种,因后者比等量大薯块的产秧量多。催芽处理能增加早秧的产量。为了检查其薯块内部品质,可以把薯块切成薄片,而后将该薯块的近顶梢排种育苗。该方法可彻底评价其內部品质,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减了贮藏根的产苗潜力。在佐治亚州,很多栽  相似文献   
4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文化素质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移收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310-1312
阐述了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我国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现状 ,提出了应对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我国花生产品加工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我国花生加工业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与国际花生产品加工业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我国花生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5.
读者注意:欲索取各项实用科技资料,请按所标明的资料费,将款汇到《脱贫与致富》杂志社熊萍收,并在汇款单上附言所需资料代号及名称,款到即寄资料。  相似文献   
46.
冬小麦冬性强弱不同品种穗分化的特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对冬小麦幼穗分化进行观察表明,冬性品种越冬前不能进入光照阶段,弱冬性品种,一般于越冬前进入生长锥的伸长期,个别年份有的弱冬性品种甚至进入单棱期。年前处于单棱期,越冬期或返青期的低温导致冻害而死亡,因此,弱冬性品种应选用通过春化阶段需经过天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47.
48.
文章针对陕西关中西部宝鸡市近年来春季低温冻害对核桃、花椒等干杂果经济林果树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9.
1植物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质植物克隆技术实质上就是利用风靡世界的现代“克隆”技术与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把自然界“植物品种的杂种优势”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优良遗传性状,象“模型”一样简单,立即固定并迅速工业化生产出其繁殖体。因此说植物克隆技术就是克隆技术在植物无性传代繁殖中的应用。克隆即英文“Clone”的音译,实意为无性繁殖系,即通过无性繁殖(如细胞有丝分裂)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群体。克隆技术(Cloning)则是指由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无性繁殖和选择获得目的基因或细胞的技…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讨全国畜牧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预测到2060年的碳排放趋势,本研究利用排放因子法对全国2001—2017年畜牧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根据中国膳食协会所制定的膳食指标的食肉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7年全国畜牧业CO2e排放量整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回升-降低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到畜牧业碳排放峰值,估算为4.86亿t。在碳排放源中,畜禽胃肠道发酵的碳排放量占比高于畜禽粪便管理系统,并且在主要畜禽种类中非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要高于其他的畜禽种类。在空间分布上,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碳排放量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更高。根据膳食指标规定的健康食肉量标准进行调整,对于碳减排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未来40年内可减少畜牧业碳排放量的25%~75%。研究表明,在2001—2017年间全国畜牧业已在2005年实现碳达峰,在未来膳食结构中肉类消费量改善的前提下,畜牧业碳排放量的持续降低有利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