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62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58篇
  139篇
综合类   47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59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长期培肥对农田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农田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利于培肥农田黑土。  相似文献   
952.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分别减少21.1%和49.5%以及54.5%和71.1%,不同形态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累积量明显下降.可溶性氮磷流失与地表径流累积量密切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与土壤侵蚀强度密不可分,可溶性氮磷成为棉花和黄豆作物生长中期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主体成分.在淮北平原汛期种植黄豆、棉花等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3.
利用IKONOS高分辨率(1m)卫星遥感图,根据Ellis提出的村级景观分类体系,研究华南丘陵区村级景观中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景观中,表层土壤(0~15cm)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全氮均有显著差异,最大值分别为:1.42gcm^-3(建设用地)、18.67g kg^-1(水田)和0.95g kg^-1(水田),而全磷差异不显著。由于林地面积最大,其土壤养分储量也最大,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储量分别占整个地区表层总储量的55.05%、53.88%、46.23%。不同土地覆盖景观中,表层土壤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也都有显著差异,最大值分别为:1.42gcm^-3(硬化地面)、15.96g kg^-1(混合植被)和0.68g kg^-1(混合植被),而全磷差异也不显著。多年生植被在土地覆盖景观中所占面积最大,其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储量分别占整个地区表层总储量的55.01%、54.53%、59.02%。由于下层受人为干扰较小,不论是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还是在土地覆盖下,下层土壤(15~30cm)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无显著差异。人为强烈干扰下,植被覆盖度低的交通用地、房屋及其附近的干扰地和荒地与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地、水田相比较,土壤容重高,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含量低。  相似文献   
954.
四种用于雷达遥感图像融合的空间分量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光学多光谱遥感图像对雷达图像进行空间增强,需要从光学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其空间分量。提取空间分量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主成分分析(PCA)和IHS变换法,PCA法可以对多光谱图像的所有波段进行分析,得到的第一主成分PC-1代表原始多光谱图像的空间信息,而IHS法只能输入多光谱图像的3个波段,经IHS变换得到的I分量代表原图像的空间信息;将用两种方法提取的PC-1和I分量直接与雷达遥感图像融合,发现PCA法的空间增强效果更为显著,而IHS法的色调保持效果更好。将PC-1和I分量分别进行0~255线性拉伸,然后与雷达遥感图像融合,发现二者对雷达图像的空间增强效果都显著增加,而色调保持水平均有所下降,但PCA法的空间增强效果仍然优于IHS法,而IHS法的色调保持水平仍然优于PCA法。该项研究为用户进行雷达图像融合提供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提取空间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5.
信息的准确、及时获得与处理是实现种子有序销售的基础。文章分析了种子销售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成要素,构建了销售信息平台的网络和系统功能结构框架,并对建设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6.
本试验研究了化肥减施配施EM微生物菌剂对鲜食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共设置不施加任何肥料和菌剂(CK)、全量化肥(依据当地化肥施用量,CF)、减施40%化肥(RCF)、减施40%化肥和灌施加喷施EM菌剂(RCF+EM)、减施40%化肥和灌施加喷施清水(RCF+W)5个处理。结果表明,RCF+EM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CF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CF处理,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11.79%;RCF+EM处理下的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碳氮均高于CF处理,其中pH、速效钾和微生物氮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依次是20.08%、15.81%、59.96%;RCF+EM处理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CF处理,而细菌、放线菌数量则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53.42%和124.17%。综上,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对使鲜食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  相似文献   
957.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58.
以茶渣蚓粪为原料,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体积复配成育苗基质处理1 (1:5:2:2) 、处理2 (2:4:2:2) 、处理3 (3:3:2:2) 、处理4 (4:2:2:2) 、处理5 (6:0:2:2) 进行番茄育苗试验,通过分析番茄穴盘育苗植物学性状指标,探讨茶渣蚓粪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除处理1 外,其他茶渣蚓粪复合基质处理下的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处理 (市场上常规育苗基质) ,其中以处理4 效果最好,处理5 次之。随着茶渣蚓粪比例的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SPAD值、根系形态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本实验中,采用适当配方的茶渣蚓粪基质可明显提高番茄幼苗的品质,以处理4 的番茄幼苗各项指数均为最好,可推荐用于番茄的穴盘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959.
3种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市售化控叶面肥对党参成药期地上部的影响,选用膨根宝(G)、党参奇肥(Q)和甲哌鎓(M)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CK),在党参始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研究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叶面肥均可抑制党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抑制效应因叶面肥种类和党参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与CK相比较,叶面肥对党参植株的矮化效应大小依次为G>Q>M,喷施G和Q使党参株高分别显著降低4.3 cm和4.0 cm,藤长分别极显著缩短43.1 cm、30.3 cm,节间长分别缩短5.33 mm和9.98 mm,盛花期花蕾数分别极显著减少51枚和57枚,单果产种量分别极显著减少  79.8%和79.0%。G、Q和M均显著提高了党参叶绿素含量,较CK分别提高23.0%、15.8%和  19.2%。G和Q较CK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5.4%和19.8%,M对党参地上部抑制作用较小,对光合促进效应也较弱。叶面肥对党参增产效应依次为Q>G>M,喷施G和Q使党参鲜产量分别提高  36.3%和23.2%,浸出物和炔苷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升高,M对党参的增产效应不显著。说明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的抑促效应明显,使党参植株矮化,繁殖系数降低,光合特性改善,根部产量提高,但降低了药材品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的效应,为了确保中药材品质及生产源头安全性,不提倡在中药材生产上施用,建议通过选育株型优异的新品种和生态有机栽培调控途径提高党参栽培成效。  相似文献   
960.
<正>1.定远猪。定远猪是我国江淮流域优良的猪种之一,属于黄淮黑猪的分支,主产于定远县,分布在安徽省滁州全境和宿州东南、巢湖北部及六安东南部地区。历史上饲养管理较粗放,是在放牧饲养条件下经长期选育形成的具有体质健壮、耐粗饲、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