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8篇
林业   34篇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相似立地条件下,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趋势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能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特别是对0-20cm土层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连栽马尾松生长至中龄林阶段,土壤有机养分略有提高,但土壤速效养分N,P以及代换性Ca^2 和Mg^2 含量则明显下降;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下降,而0-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固氮菌在二代马尾松土壤中的数量明显少于一代马尾松。该研究结果,将为尾层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2.
从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巴西含羞草的根瘤中分离到一株根瘤菌,编号为caf324,经过16S rDNA全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caf324与β-根瘤菌含羞草伯克霍尔德菌PAS44(AY752958)的亲缘关系很近,相似度达到99.7%。通过部分生理生化测定发现,caf324接触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不能利用明胶和淀粉,不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酸,不能水解酪素,不能产生吲哚和3-酮基乳糖;抗逆性研究表明,caf324的生长范围广,可耐2%的NaCl,耐酸碱(pH4~11),最高生长温度45℃。  相似文献   
33.
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于土壤酶活性变化,无论是水解酶类、还是氧化还原酶类活性,在杉木幼龄林时期,均是根际土壤酶活性低于非根际土壤,随着林木生长至近熟林,则逐渐出现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林阶段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多于非根际土壤,从幼龄林至中龄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均呈下降趋势,但放线菌数量在增多,由中龄林至近熟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数量趋于提高。在杉木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  相似文献   
34.
细菌肥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论述了细菌肥料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细菌肥料发展史、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细菌肥料的动态以及细菌肥料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的,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特别是在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无论是在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均无明显规律,但在类群组成上,中龄林土壤中,主要类群仅有白色类群、黄色类群和灰褐类群,而幼龄林和成熟林类群较丰富;无论是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从幼龄到中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则呈上升趋势,且在种类分布上,杉木中龄林根际土壤中青霉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于揭示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防治地力衰退,提高林木产量,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林龄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武夷山脉选择3、12和38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利用碳源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96~168h培养时间内,3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12年生和3年生(P<0.05)。38年生对酚酸类、胺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12年生对酚酸类、多聚物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3年生对多聚物、羧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强度较大,并且38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和胺类的强度显著高于3年生,而12年生和3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热图分析结果表明:38年生和12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代谢31种碳源底物,而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仅能代谢19种碳源底物。环境因子中,土壤pH、全氮、速效钾和碳氮比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结论】38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最高,3年生最低,pH、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碳氮比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因此林龄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和非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对分离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木本豆科植物的2个根瘤菌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进行了鉴定.这两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模式菌株Rhizobium miluonense CCUAU 41251T的相似度分别为98.28%和98.51%.对这两个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分和全细胞醌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在组分上与模式菌株较为一致,但在含量上稍有差异.RIF200835和RIF200845这两个菌株的DNA G+Cmol%含量分别为63.68%和60.56%,介于根瘤菌G+Cmol%含量范围(57%~65%)之内.这两个菌株的看家基因atpD、glnⅡ、recA 和rpoB,不同于模式菌株,而独立聚成一个分支.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可能为根瘤菌属Rhizobium中的新种.  相似文献   
38.
浙江省丽水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性质与林木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论述浙江省丽水地区花岗岩立地条件下不同前茬的杉木林的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前茬是马尾松、阔叶树和灌丛的杉木生长量均比连茬杉木林高 ,树龄 5a之后 ,差异十分显著。在不同前茬的杉木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固氮菌数量以连茬杉木林土壤最低 ,只是放线菌数量并不低 ;和其他不同前茬的杉木林土壤相比 ,连茬杉木林土壤中转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较低 ,连茬杉木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不同前茬杉木林样地土壤 ,Ca2 、Mg2 含量也有类似的规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转化酶活性、速效氮、速效钾及Mg2 含量与林木生长呈正相关 ,有机质、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林木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