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蛹虫草有性生殖性亲和性类型、子囊壳生长发育过程,人工培养有性子实体形成与蛹虫草无性型产孢结构、培养基、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报道,以便为进一步产业化生产蛹虫草有性子实体(子囊壳子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33.
近几年伊春林区汤旺河、新青等林业局,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叶锈病流行成灾。1990年调查,汤旺河林业局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发生面积达3.6万公顷,其中5—15年生的人工幼林866公顷,平均发病率49.3%,病情指数30.3;苗圃2—4年生幼苗82亩,发  相似文献   
34.
美味侧耳五种酶的同工酶 不同菌体组织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美味侧耳不同菌体组织中5种酶的同工酶谱变化。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在子实体中的酶带数和活性均高于液培菌丝,过氧化物酶(POD)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乙醇脱氢酶(ADH)的山梨醇脱氢酶(SODH)的酶带只在子实体中发现,酶谱随子实体培位而变异的程度同酶种类有关,POD变化较大,EST和MDH较不明显,ADH和SODH没有变化,本实验结果为今后以这5种酶为生化遗传标记研究美味侧耳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5.
61.红柄牛肝菌 Boletus erythropus Pers Fr.,林内地上。62.灰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aeruginascens(Secr)Snell,针阔混交林地上。63.粘盖牛肝菌 Suillus bovinus(L.:Fr.)Kuntze,针阔混交林地上。64.厚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evillei(Klo—tzsch)Sing.,针阔混交林地上。65.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us(L:Fr.)Kuntze),针阔混交林地上。66.褐环粘益牛肝菌 Suillus tutauz(L.:Fr.)  相似文献   
36.
兴安落叶松[Larix gmslini]是我国东北林区分布广泛的重要用材树种。自1976年发现了癌肿病。病原菌是韦氏毛杯菌[Trichoscpphella willommii(Hart.)Nannf.]。病害发生在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林和过熟的天然母树上的枝与干上,显然幼令林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最低为21%,最高为97%,一般为50%。枝病后发生棱形癌肿,干病后发生各种形状的癌肿和流脂病状,癌肿表面有同心环状的突起溃疡伤。一旦发病年年发展,极难恢复。在溃疡伤的边缘产生盘状子实体,外白内橙黄。天然林中的病树,是人工林大面积发病的侵染来源。霜冻与温差大所造成的日灼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被冻死的芽和小枝以及皮部,是病菌的最有可能的主要侵染途径。建议防治措施应包括:普查病情、域内检疫,提高林分卫生标准、造混交林、不在低洼地和落叶松迹地上造林、适当加大初植密度以防冻害、成林后适时间伐、精心修枝,以减少侵染来源和病菌的侵染机会。  相似文献   
37.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38.
中国3种松干锈菌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RAPD手段分析了我国3种松干锈菌Cronartiumribicola、C.flaccidum及C.quercuum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用5个随机引物从10个菌株(含1个不同属参照菌株)中检测出51个多态DNA片段进行聚类分析,3种锈菌清晰地显示为不同类群,此结果为传统分类的成立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3种锈菌中C.ribicola和C.flacidum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同由症状和冬孢子寄主反映出的相似关系一致。种内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其程度小于种间差异。锈孢子及冬孢子寄主都不同的C.flacidum菌株间差异明显,可能反映着专化型分化的遗传学基础。不同松树寄主的C.quercuum菌株间也存在差异,暗示我国的C.quercuum同北美一样存在对松类的寄生专化性分化。研究结果还提示松干锈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同寄主有关,而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9.
落叶松枯梢病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1年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设立固定标准地,通过孢子扑促和病情调查,搞清了勃利县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根据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利用前1年6、7、8三个月的平均温度(X2)和平均降雨量(X3)为自变因子,采用回归测报方法多元线性回指数。又采用了灰色理论中的灰色预测模型。两种方法对模型内外的实际病情检验,证明预测模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