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苦竹等20种竹叶中18种无机元素.该方法检测限为0.001-0.301 μg·g~(-1),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9%-7.30%,元素的回收率为80.7%-122.4%.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竹叶中多种元素同时测定.竹叶中富含K,Ca,Mg,Fe,Al,Mn等元素.  相似文献   
82.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竹叶挥发油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5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以TBHQ为对照,用DPPH·法研究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为0.637%,而福建茶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252%,水蒸气蒸馏法适宜于提取竹叶挥发油.15种竹叶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银丝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值为3.605 mg·mL-1,绿竹竹叶挥发油的IC50值为4.464 mg·mL-1,短穗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最低,其IC50值为12.128 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中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全面评价农药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的环境行为。[方法]研究10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在不同光源(高压汞灯、氙灯、自然光)照射下的光解情况,不同水质(蒸馏水、自来水、巢湖水、池塘水)配制的10mg/L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溶液在高压汞灯照射下的光解情况,不同浓度(1、10、20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在高压汞灯照射下的光解情况。[结果]在不同光照射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液的光解速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其在高压汞灯和氙灯下的光解半衰期是3.40min、23.50h。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溶液初始浓度越大,其光解速率越快。不同的水质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影响的差异显著,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光解速率大小表现为:蒸馏水〉自来水〉巢湖水〉池塘水。[结论]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防治农业害虫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聂婷  花日茂  汤锋  吴祥为  唐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23-14324
[目的]研究丙溴磷在甘蓝中的降解规律。[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溴磷残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丙溴磷在春季甘蓝植株中的残留动态。[结果]气相色谱分析中丙溴磷的保留时间为14.775 min。回归分析表明,在0.05~4.00 ng范围内丙溴磷的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2 604.8x-45.719,决定系数为0.999 6。甘蓝中丙溴磷的回收率为82.30%~103.25%,平均回收率为88.06%~97.48%,变异系数为4.62%~7.73%,符合农药残留试验标准(NY/T788 2004)的要求。丙溴磷的半衰期为2.44 d。施药2 h后,甘蓝中丙溴磷的含量为8.624 mg/kg,施药后第3天下降至5.754 mg/kg,降解率达33.28%;施药后第7天,降解率达79.08%;施药后第10天,丙溴磷在甘蓝上的残留量为0.393 mg/kg,降解率已超过90%。[结论]丙溴磷在甘蓝上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细菌和3种肿瘤细胞的离体抑制生长活性,为竹叶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和柱色谱分离,从苦竹叶中获得提取物流分及单体化合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抑菌圈法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各流分及单体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采用 MTT法和小鼠 H22肝癌细胞腹水瘤模型,评价木犀草素-6-C -洋地黄毒糖苷-4'-O -葡萄糖苷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苦竹叶乙醇提取物萃取流分中,乙酸乙酯相的离体抑菌作用整体强于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抑菌作用不明显。乙酸乙酯相8个流分中 Fr.3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在25 mg·mL -1浓度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24 h抑菌圈直径为21.05 mm。25 mg·mL -1浓度下,单体化合物中从组分 Fr.4中分得的反式香豆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24 h 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3 mm及18.35 mm。离体试验表明,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 -葡萄糖苷对子宫颈癌 HeLa 细胞、肝癌 HepG2细胞及结肠癌 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IC50值分别为592,2058,1712 mg·L -1。5 mg·kg -1和10 mg·kg -1的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 -葡萄糖苷对 H22荷瘤鼠肝肿瘤有体内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和20.0%。【结论】苦竹叶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及抑制肿瘤增殖活性,在植物源农药及药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本研究为推进苦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促进苦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紫藤Wisteria sinensis种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杀蚜活性测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为紫藤种子资源在植物源农药领域的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紫藤种子提取物为材料,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以微量点滴法开展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触杀毒力测定,用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紫藤种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到6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等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大于9%的化合物有:对二甲苯(14.33%)、十一烷(11.89%)、1,4-二乙基苯(11.02%)和癸烷(9.54%)。紫藤种子提取物对棉蚜的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193.22mg·L~(-1)(处理后24 h)。同时,紫藤种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为4.15 g·L~(-1)。【结论】紫藤种子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杀蚜活性,有望作为植物源杀蚜剂用于棉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87.
水中毒死蜱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Fe3 、H2O2和类Fenton试剂为催化剂进行毒死蜱在水中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对类Fenton试剂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mg·L-1的毒死蜱投入Fe3 浓度为1mmol·L-1时,1.25h后毒死蜱去除率为90.43%;H2O2对毒死蜱的光催化以投入15mmol·L-1为最佳量;单独H2O2、单独紫外光(UV)催化和UV-H2O2联合催化相比,以UV-H2O2联合催化效果最好;在类UV-Fenton中,Fe3 和H2O2比例为1∶30时,去除效果最好,半衰期仅为4.69min;在Fe3 为0.25mmol·L-1、H2O27.5mmol·L-1反应体系中,维持最佳反应的pH值为4。  相似文献   
88.
以高压汞灯和太阳光为光源,以不同波长滤光片处理得相应波长区域,研究了乙草胺在水中的光解动态。结果表明:在胡敏酸存在下,乙草胺的光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其光解速度随着照射光波长的延长而减慢,光解半衰期延长,与未用滤光片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表明乙草胺在水中的光解速度与照射光波长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89.
苯噻草胺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压汞灯下,苯噻草胺在甲醇、乙腈、异丙醇和水中的光化学降解以及丙酮对其在水中光解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醇、乙腈、异丙醇和水中,苯噻草胺光降解显著,半衰期分别为5.34、5.03、30.26和5.73 min;在水中,丙酮对其光解有敏化作用,且敏化作用与丙酮的剂量有关,在低浓度时敏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
多花黄精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花黄精ISSR-PCR反应中的Taq酶、buffer(Mg2+)、模板DNA、dNTP以及引物5个关键因素进行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确立了适合多花黄精基因组DNA的稳定性强、扩增最多数量谱带的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即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0 U Taq DNA聚合酶,3.5 mmol.L-1buffer(Mg2+),80 ng模板DNA,0.08 mmol.L-1dNTP和0.16μmol.L-1引物。采用建立的多花黄精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退火温度梯度试验,确定了引物UBC841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4.8℃,且最适退火温度因引物而异。这一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黄精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