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5 毫秒
31.
通过收集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4个省区130份闽楠种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闽楠种源在种子平均长、平均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种子平均千粒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同一省域同一区域闽楠种子性状差异幅度甚至超过了不同省区种子性状间的差异.采用欧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对130份闽楠种源按种子千粒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成3类,第一类种子共9份,全部来自福建省三明地区,这类种子千粒重较小,平均千粒重153.68 g;第二类种子共108份,其来源广泛,覆盖了闽楠种源收集的所有地区,这类种子的平均千粒重最接近整体平均千粒重;第三类种子共13份,平均千粒重为356.8 g,超出整体平均水平41.22%.闽楠的种子长与经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宽与经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两者均与母树所处地方的纬度、海拔以及母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等相关关系不显著;千粒重与经度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纬度、海拔以及母树的树高、枝下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通直度等指标对种子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西部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大于东部种源,相对分布偏东南的闽楠种源较偏西北的种源种子形态更为细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楠木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林间病害防治有效的杀菌剂。【方法】以强致病菌株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 SCMN-BB-8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开展室内筛选药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菌株以PSA培养基(pH 7.0)在30℃进行培养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钙,光照对菌株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筛选出咯菌腈、甲基硫菌灵和氟硅唑3种室内外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结论】明确了楠木溃疡病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害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木荷苗木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在控水和补水条件下对热浪频次的响应,为揭示木荷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主要阔叶树种木荷苗木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热浪模拟装置模拟自然热浪发生,构建控水和补水与不同热浪频次(无热浪、单次热浪、2次热浪)处理,分析木荷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在控水和补水条件下对不同频次热浪胁迫的抗性和恢复能力的差异。【结果】1)补水条件下,单次热浪对木荷光合特性影响较弱,木荷可通过增加蒸腾速率(Tr)降低叶片温度,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未出现显著变化;2)控水条件下,单次热浪使木荷Pn在热浪阶段显著下降49%,未见Tr和WUE显著变化,但显著减缓热浪后木荷光合特性恢复过程;3) 2次热浪频次下,无论控水还是补水条件,木荷Pn在热浪阶段均显著下降(约46%和32%),虽然热浪后可恢复,但恢复过程受阻;多次热浪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木荷对热浪胁迫的抗性和恢复能力减弱。【结论】控水和补水条件下,木荷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对不同频次热浪胁迫的抗性和恢复能力存在差异。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