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于2016年4—7月,对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黄田国有林场的木荷基因库76个3年生无性系478株木荷进行花期观测。结果表明:其中有53个无性系,共168株开花。无性系D4最早进入始花期,5月10日开花,花期13 d;无性系A7、E6、ZH15的花期最短,为8 d;无性系B10的花期最长,为26 d。各无性系花梗长、花蕾横径和纵径均随着时间的推迟呈递增现象,其中2016年5月31日,D6的花梗长和花蕾横径最大,分别达41.91 mm和9.64 mm;2016年6月29日ZH16的花蕾纵径最大,达11.70 mm。各无性系最大花蕾的平均纵横径比为1.18,其中C15最大花蕾的纵径与横径的比值最大,达1.44,超出均值22.82%。  相似文献   
12.
红壤侵蚀区桉树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适合在红壤侵蚀区应用和推广的桉树经营模式,对红壤侵蚀区的多种桉树营林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有利于桉树初期的生长,但2年后,采取不炼山处理的桉树林地,桉树胸径和树高生长速度开始超过炼山处理的桉树林地,而采取全面清除植被处理的桉树林地,桉树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速度始终最慢;采取前埂后竹节沟的水保措施较不采取水保措施更有利于桉树的生长;夏季劈草对桉树生长最为有利,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然后是冬季劈草和不劈草处理,且春季和秋季劈草效果差距不大,冬季劈草和不劈草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西和云南等7省区初步筛选的61株优树的假种皮皂苷产出率进行测定,对假种皮皂苷产出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31株优树进行了聚类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树龄、树高、胸径、冠幅面积以及优树所处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等因素对无患子假种皮皂苷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1株优树的平均皂苷产出率为60.87%,其中福建邵武6#、安徽芜湖70#、福建顺昌2#、广西柳州108#这4株优树的平均皂苷产出率为81.17%;无患子假种皮皂苷产出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最大的是优树胸径,其次是优树所处区域的年降水量,再次分别是树高、年平均气温、树龄、海拔高度和冠幅面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的轻基质组配、不同的栽植密度、苗期大小苗分级的方法开展枫香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泥炭—谷壳轻基质比泥炭—珍珠岩轻基质、泥炭—椰糠轻基质培育枫香苗木,可以获得更高的存活率、Ⅰ级苗率和合格苗率,以及最大的枫香苗木生长量和最高的每平方米合格苗数;采用密度143株·m-2培育的枫香容器苗,比密度195、238株·m-2培育的枫香苗有着更高的存活率、Ⅰ级苗率和合格苗出圃率,且平均苗高、地径以及苗木整齐度也更优。分级培养后,枫香苗木的平均地径、平均苗高、Ⅰ级苗率、合格苗率及每平方米合格苗数均表现为大苗组不分级组小苗组,存活率、Ⅱ级苗率均表现大苗组不分级组小苗组,枫香苗木3个处理组间的存活率、合格苗率以及每平方米合格苗数3个指标间差别均不大,但进行分级处理后大苗组的Ⅰ级苗率远高于未分级组和小苗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挥发物的种类与健康植株相比较有显著的增加,且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诱导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但与喷施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相比较,有10种挥发物是相同的,且相对含量基本相近。不同诱导处理后,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在诱导后1-3 d大量释放,5-7 d后释放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时序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以木荷种源商品种为对照,利用来自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子代34个自由授粉家系,开展轻基质容器苗培育试验,研究其主要生长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并开展优良家系早期初选。结果表明: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子代自由授粉家系间的苗高、地径、叶下高、叶片总数、最大叶片的长和宽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具有较高的家系遗传力;以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同时大于全部参试家系和当地普通商品种平均值为标准,初选出10个速生的半同胞家系,选择强度达28%,入选速生优良家系群体苗高和地径均值为38.04cm和5.19cm,分别超过参试家系总体平均值的6.33%和3.42%;各木荷家系苗高和地径呈现出相对一致的生长规律,即苗木于7月初实施分盘分隔培育后,8—10月快速生长,随后放缓;而地径生长量在9—10月达到了一个生长高峰,且在苗木分盘培育之前,家系间幼苗生长已出现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uro—phlla×E.camaldalensis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u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⑧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QG3,尾巨按Europhyllax E.grandis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GL9,尾巨桉DH32_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xE.tereticornis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顺昌县杉木-闽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保留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林分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闽楠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以及最大分枝粗均降低。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180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7~8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0株·hm^-2)的分别增加149.01%和88.95%;八一工区试验点内,1~2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5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3~4号(杉木保留密度为630株·hm^-2)、5~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825株·hm^-2)分别提高了19.75%、7.02%和40.04%、42.46%;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胸径超过3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88.30%,径阶分布更集中,7~8号样地,这一比例则仅为69.40%;八一工区试验地内,1~2号样地,胸径30~4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比例较3~4号、5~6号样地分别提高了70.89%和221.29%。结果表明,降低杉木保留密度(或增加间伐强度)有利于下层闽楠的生长和上层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