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物理力学标准,测定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基本密度、干缩性、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顺纹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分析评价长势(优势木、平均木和劣势木)、产地(甘肃沙坝和龙门)和胸径等对日本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长势日本落叶松的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差异不显著,劣势木、平均木、优势木的干缩率逐步递增。(2)龙门与沙坝的日本落叶松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拉强度差异不显著;沙坝样木的干缩率、抗弯强重比高于龙门,密度则低于龙门。(3)不同胸径日本落叶松物理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木材密度随胸径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以及干缩比与胸径正相关,径向干缩率则随胸径先减小后增大;不同胸径间抗弯强度、冲击韧性与抗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弹性模量随胸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胸径22~28 cm的日本落叶松材性较优,且处于适伐阶段。(4)产地和长势对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密度、径向气干干缩率、干缩比、抗弯强重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机械预处理方法对于落叶松原木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干燥质量、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佳的干燥工艺,为原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取4株落叶松,截取24段1 m长、径级14~16 cm间的原木.其中,12段原木去皮,12段原木不去皮,分别做单切口、双切口、中心钻孔和蜂窝式钻小孔的...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法对人工林杉木吸湿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40 mm杉木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干燥、常规干燥和气干3种方法进行干燥处理,采用双室温、湿度控制法和GAB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系统研究了干燥方法对平衡含水率、尺寸稳定性、等温吸附线型等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低温核磁共振分析测定不同干燥方法试样的细胞壁最大吸着水含量。结果表明:相较于气干及常规干燥,高温干燥可较为显著的降低试样吸湿平衡含水率及弦向线性湿胀率;不同干燥方法试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可由GAB模型拟合,拟合度均高于0.91,且呈现第二类等温吸附曲线特征;高温干燥试样细胞壁吸着水最大含量明显低于气干和常规干燥材,与高温干燥对平衡含水率影响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4.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钻孔、钻小孔、切口处理三类10种处理方式,探究机械预处理对原木干燥速率、干燥质量及无疵试样顺纹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机械预处理对原木干燥速率影响较小,钻孔处理干燥速率大于切口处理;对干燥质量提升显著,双切口、四切口处理试样无明显表裂;对于无疵试样,当单切口处理深度由10 mm增至15、20 mm时,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4.8%、0.5%;切口总深和为10、15 mm和20 mm时,双切口抗压强度较单切口分别提高17.7%、5.6%,下降4.8%。 相似文献
15.
圆盘豆热处理材光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处理和氙灯照射对圆盘豆木材颜色的变化进行研究,以CIE(1976)L*a*b*表色系统表色,分析木材热处理前后、氙灯照射前后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加深。随着氙灯照射时间延长,未处理材表面颜色逐渐加深,色差△E*逐渐增大。热处理材表面颜色变化不大,色差△E*值变化较小,这表明与未处理材相比,热处理材光稳定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以40 mm厚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锯材为对象,研究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锯材含水率对萜烯类产物释放浓度的影响,并与辐射松常规干燥中的萜烯类释放浓度作比较。高温和常规干燥过程中采抽气样次数均为5次,抽气速度为1.0 L/min,采样时间为30 min,采用Tenax管收集干燥过程中萜烯类产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高温干燥辐射松萜烯类释放浓度高于常规干燥辐射松与高温干燥人工林杉木,但萜烯类挥发物的组分有所差别。常规干燥辐射松锯材萜烯类释放浓度对环境是安全的,然而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尤其在干燥中后期,当萜烯类挥发物浓度大于1.5 mg/m3时,对辐射松和人工林杉木释放萜烯类挥发物应采取回收措施,以确保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19.
3种无损检测技术评估足尺规格材的静态弹性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横向振动、纵向基频振动和超声波3种无损检测法获得天然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足尺规格材(38 mm×89 mm×4 000 mm)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足尺规格材(45 mm×90 mm×2 500 mm)动态弹性模量,同时根据D198-99(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标准测试了其静态弹性模量;进而通过探讨动态与静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哪种木材的规格材,利用上述3种无损检测方法获得动态弹性模量(Etv,Efr,Eusw)与静态弹性模量(Etru)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为:Eusw〉Efr〉Etru〉Etv;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极显著,表明这3种无损检测方法均可以用于评估规格材的静态弹性性质;从设备的方便、可靠和易操作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纵向基频振动法来评估规格材的静态弹性模量,其预测效果更为理想;天然林樟子松和人工林杉木比较而言,动静态弹性模量线性相关决定系数前者大于后者,即预测天然林樟子松规格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以人工林杉木原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水分和密度在径向和高度方向分布,以及原木气干周期,运用切片法和X射线法测试水分和密度。结果显示,在径向上,边材含水率为184.41 %,是心材与含髓心含水率的2.65倍和2.58倍;边材与含髓心材的绝干密度均为0.375 g·cm-3,与心材绝干密度0.361 g·cm-3存在显著性差异。X射线测试生材和绝干材密度,计算生材含水率,与切片法测试结果接近。在高度上,随树木高度增加,心材含水率逐渐下降,边材含水率有增加趋势;从根部至梢端心材绝干密度变化很小,然而,边材绝干密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径级18 cm原木初含水率126.92 %气干至25 %,气干时间约42 d,表裂严重;但气干可作为原木预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