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35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49篇
  194篇
综合类   482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避免药物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是由于稳定性、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姜黄素靶向新剂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主要从脂质体,配体-受体,磁性氧化铁等靶向载药体系等方面,论述姜黄素靶向新剂型的设计思路及其药理学效果。并分析靶向新剂型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2.
建设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国家推动产业兴旺的新探索,也是实现“产业兴旺”目标的具体抓手,代表着未来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也是需要结合本地情况深入探讨和实践的新课题。本课题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农业区域优势资源入手,开展对策研究,希望为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和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3.
“新农科”建设、“双万计划”“互联网+教育”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华中农业大学地学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入手,探讨如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贯穿“四个融入”的理念,即在内容上融入科研进展,在方法上融入信息技术,在目标上融入课程思政,在载体上融入美育工作。探索改革地学类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4.
广州市主要园林树种抗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因台风导致的树木毁坏及次生灾害损失严重。通过分析广州市近年来26种主要园林植物风害受损和形态学指标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分别对风害受损指标和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再根据评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受损指标统计和形态学指标评估可分别将26种园林植物分成3个类群,14种植物类别完全一致,12种植物类别相近,没有出现相互矛盾。其中,抗风性较好的树种有樟Cinnamomum camphora、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木棉Bombax ceiba、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和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  相似文献   
65.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 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 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著,氟吡菌酰胺对除大豆根腐病外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辛菌胺、乙蒜素对大豆炭疽病和凸脐蠕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结论】共鉴定出河北省大豆病原真菌及其对应病症病害5种;推荐三唑类甾醇抑制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作为河北省大豆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66.
【目的】龟纹瓢虫捕食蚜虫、粉虱、木虱等多种害虫,是农林业重要天敌昆虫。掌握龟纹瓢虫雌雄内生殖系统结构及卵细胞生成过程,为龟纹瓢虫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和内部解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内生殖器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龟纹瓢虫雄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雄性附腺、1对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雌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每侧卵巢含11~13根卵巢管;卵巢管生长区可见4粒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母细胞,根据卵黄沉淀情况、滤泡细胞形态变化将卵子发生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时期。【结论】卵巢结构、卵巢管和卵母细胞数量有助于解释龟纹瓢虫产卵量,不适宜的饲养条件可能抑制卵巢发育,进而导致龟纹瓢虫产卵量发生变化。因此,为实现龟纹瓢虫的规模化应用,人工繁育中应创造最优营养和环境条件以保障产生更多成熟卵细胞。  相似文献   
67.
今年3月,水利电力部水库渔业研究所,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省水库渔业生产性能的评价及提高水库鱼产力技术措施的研究》成果鉴定会。研究报告中指出,海南岛是广东省水库养鱼自然条件最优越,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而该岛的松涛水库是全省大型水库中鱼产力最高的水库之一。据调查,该水库正常库容为20亿立方米,最高水位时面积达18万余亩,实际养鱼面积为16.2万亩,平均水深18.7米。周围无高山,水面开阔,  相似文献   
68.
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横贯我县。河岸线长达60公里,境内运河中水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还有价值较高的级鱼,县城几大农贸市场常年可见,其中不乏150克以下的鱼种。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可贵的苗种,1995年以来,我们委托一个体水产经营者进行收购,再将收购的缓鱼进行分类驯化养殖,并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苗种的收集将市场上10~150克无伤无病的皈鱼种收购后立即用高锰酸钾和孔雀石绿浸洗消毒,放人活水地或其它容器中暂养,密度保持在10尾/立方米,并根据气温等情况适时换水,48小时之内尽可能移入池塘饲养。二…  相似文献   
69.
1 4月份我国饲料产品价格继续小幅下跌 4月份我国饲料产品价格均继续下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连续4月小幅下跌,肉鸡配合饲料价格连续6月下跌,  相似文献   
70.
牛产后子宫炎是牛繁殖障碍的一种常见病。直接影响牛的受孕、受精卵的着床,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流产,降低牛的繁殖力,经济效益受到很大损失。随着东川区养牛业的产业化发展,其危害显得更为突出,而牛不孕症恰恰是繁殖上的最大障碍。不孕症的发病因素有很多,但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子宫炎症,减少和预防子宫炎,是提高牛受胎率和繁殖率的重要保障。牛生产后,靠自身的免疫力具有一定自净能力,但是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完全自净而致牛子宫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