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285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195篇
  201篇
综合类   1453篇
农作物   267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755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纵向看有国家、省、地和区(县)等4级。由于各级管理的要求不同,条件也有较大差异,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允许求同存异,达到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三者有机统一。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着重分析县级林业资源监测和信息管理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提出和分析了县级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信息集成平台、数据采集与输出、数据存储与维护技术标准,提出了支撑软件、开发环境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认为数据的采集与输出要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同时考虑自身管理与决策需要进行扩充;支撑软件和开发环境要有利于维护和扩充,同时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成本。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62.
温室雾培蔬菜收获机收获机构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雾培种植具有节约空间、增大产量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代表了未来农业种植的方向。为此,针对雾培蔬菜收获劳动强度高、收获效率低等问题,创新性地对温室雾培蔬菜收获机中收获机构进行系统性设计,达到对雾培蔬菜快速稳定收获切根的目的要求。依据人工收获流程及定植板的实际特征,利用Solid Works对蔬菜收获机构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成熟的工程案例,选取合适的切根方法和刀具结构,减少了切削方式及振源振动对收获切根的影响。运用Solid Works Motion对收获机构中的切根机构的运动稳定性进行验证,证明了切根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稳定运行,保持稳定的加速度。利用ANSYS对收获机构中的夹取手爪和切根手爪进行有限元分析,确保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达到工程技术要求,有效地减少了生产资源的浪费,同时缩短了结构设计的时间,并为样机制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空间转动3-SPS-1-S型并联机构奇异位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奇异性是机构的固有性质,奇异位形分析对并联机构的轨迹规划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一种空间转动三自由度3-S(P)S-1-S型并联机构的奇异位形,构建了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机构位置逆解与速度映射解析方程,并求出了机构Jacobian矩阵;提出该机构奇异位形的判别准则,并引入了可操纵度这一运动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奇异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在指定任务空间具有良好的可操纵性与运动性能,但在工作空间内具有发生位形奇异的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应当避开特殊运动位置以避免奇异位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给冬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依据,于2007-2008年在河南温县、兰考两试验点,以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为供试材料,在全生育期施氮0、90、180、270 和360 kg N ·hm-2(底施和拔节期追施各半)的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均达到了每公顷9 000 kg以上的水平,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180和270 kg·hm-2处理提高了两个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进而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两试验点的施氮处理对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穗数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显著提高了多穗型品种豫麦49的成穗数;两品种穗粒数和粒重均表现为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施氮量(180和270 kg N ·hm-2)处理。两品种在两试验点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分别在270和180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在施氮量180~270 kg·hm-2、基施和拔节期比例5∶5条件下,在稳定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可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65.
稻纵卷叶螟(Cnapha locrocis medi-nalis)分布于南亚、东南亚,近年来,其重要性有明显的提高。通常,在高氮的田块及靠近树林旁边的稻田虫口最高。幼虫吐丝卷叶并在卷叶中取食,破坏叶绿层。在严重危害的稻田,稻苗枯褐和呈虱烧状塌圈。在稻苗孕穗期发生常造成损失。国际水稻研究所已经提出试虫饲养、抗虫材料筛选和抗性机制测定的方法。在国际水稻所的筛选中和国家的育种计划中,已经选育出一批抗虫品种。卷叶螟的饲养在温室和养虫棚饲养卷叶螟,大部分过  相似文献   
66.
一、灌溉参数 灌溉方式为加压滴灌,滴头间距0.3米,毛管间距0.45米,滴头流量3.2升/小时,667米2滴水定额400~500米3,滴水8~12次,灌溉周期4.5~6.5天,每次667米2滴水15~20米3。轮灌组数1组,每轮灌组工作时间3~4小时,日工作20小时。按照水量平衡原则根据不同流量机型确定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67.
蔡曹盛  毛荣水  楼海生  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35-17036,17125
[目的]测定出口麦芽中痕量汞的含量。[方法]从2009年下半年中抽取11个批次的出口麦芽送检样品,用电热板加热消解样品.采用美国利曼的Hydra—AA型测汞仪测量出口麦芽中痕量汞的含量。[结果]在优化试验条件中,随机抽取的11份出口麦芽在100ml样品溶液中的汞含量为0.2μg/L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4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21μg/L,精密度为1.817%,加标回收率为96.0%~100.4%。[结论]该方法用于出口麦芽中汞含量的日常检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8.
骆驼蓬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找创制新型生物合理杀线虫剂提供活性模板化合物和理论基础,首次报道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抗逆植物骆驼蓬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松枝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正丁醇萃取物250 ?g·ml-1处理后,松枝蒸腾强度、流脂量级别和病情指数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松材线虫病害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获得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馏分A1~A8。毒力测定表明,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是骆驼蓬杀线虫的主要活性成分,处理后48 h,对松材线虫(混合虫龄)LC50分别为135.74、160.40和86.02 ?g·ml-1。正丁醇萃取物、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均能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但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 -和 -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100 ?g·ml-1处理松材线虫后6 h,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抑制率为50.15%~73.14%,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8.56%~48.37%。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能是骆驼蓬提取物主要杀线虫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9.
"我们将来想开个连锁店,扩大一下经营规模."说这番话时,"佳味包子铺"的赵明森、张薇小两口是一脸的高兴和自豪! 2003年,家住扶余县陶赖昭镇永立村的赵明森、张薇在外打了一年工,虽说挣了点钱,可这两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总觉得打工不如自己干一番事业.2004年,两人回到家乡,可那1.5公顷承包田,实在是让他们施展不开"拳脚".  相似文献   
70.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