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为探究杨树腐烂病菌的表观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与不同寄主杨树派别和病原菌地理来源的关系,本文收集来自我国14个省份的106份杨树腐烂病标本,纯培养观察记录菌落生长状况,分析菌株培养形态多样性,并从中选取背景信息差异较大的菌株34份,采用SRAP和ISSR两种标记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杨树腐烂病菌同一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性状稳定;不同菌株的培养形态差异明显,且各类别间菌株的培养性状与寄主植物、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利用获得多态性良好的12对SRAP引物和20条ISSR引物分析得出群体的Nei's多样性指数为0.31(SRAP)、0.28(ISSR),各菌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并从寄主角度分析其群体遗传结构,得出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27,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为0.23,可以解释总体多样性的87%,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从地理角度分析得出,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28,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为0.13,可以解释总体多样性的48%,GST为0.52,来自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多样性差异相当,而地理群体间的迁移对总体的遗传分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表现为从西到东依次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秦岭火地塘林区森林根际微生物及其土壤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秦岭林区几种主要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分析表明根际微生物数量表现为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落叶松林>锐齿栎—油松混交林,且以细菌数量为主。同一林型微生物状况为根际>非根际,干基根区>干基非根区,且不同林分差异显著。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与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状况等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
陕西省猕猴桃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枝干及花腐病上分离的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血清学反应等系统研究表明,病原菌接种温度为15℃左右,伤口入侵,LOPAT试验的+---+,确定陕西省关中地区猕猴桃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脆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与国内其它地区报道的一致.  相似文献   
34.
新疆枣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地区严重危害枣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枣果黑斑病,经形态学观察、病理学接种试验并结合ITS及RPB2基因片段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Q、WY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Q菌株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pH为5;WY最适培养基JA,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35.
基于栽培管理措施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与猕猴桃枝干溃疡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直接影响溃疡病的发生程度,管理精细的果园发病较轻.为有效控制病害,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至元月中旬之间进行;冬灌不能晚于11月底,春灌不早于4月;合理施肥,控制春季萌芽的早晚、伤流的多少和树木生长势,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36.
松苗立枯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土壤育苗和7种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技术,对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发病率为混合土5.1,腐殖质土13.1、表土34.2、消毒土36.8.药效测定结果为硫酸亚铁、硫酸铜对3种菌均起抑制作用.硫酸铜对镰刀菌和丝核菌具有杀死作用,而对交链孢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银鹊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确定银鹊树溃疡病的病原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ius)App. etWr.),有性世代未见。病菌菌丝生长适温25~33℃,低于10℃、高于38℃均不能生长,且大孢子的产生量与温度有关;对pH值要求不严,在pH为2~10时均可生长;其菌丝在PDA 和马丁氏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大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多,在银鹊叶煎汁和清水洋菜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利用碳源上以葡萄糖、蔗糖和鼠李糖生长最好,半乳糖、果糖次之,木糖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大孢子萌发以10% 银鹊叶煎汁及2% 葡萄糖液最好(达98% ),6h 达到萌发盛期;小孢子10h为萌发盛期,且在上述两种营养液中的萌发率仅为40.3% 和36.0% 。  相似文献   
38.
 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96年被列为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本研究对来源于我国7个受溃疡病为害最严重地区的21个Psa菌株进行重测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21个菌株分为三大类群;固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FST值均小于0.05;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Θπ值仅为3.74×10-6,且各群体间的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Psa在我国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低水平状态。基因流(Nm)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之间的Nm值均大于4,表明各群体病原菌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Tajima′s D值均大于0,暗示各群体都经历平衡选择;Ka/Ks分析结果显示Psa的大部分基因都受到纯化选择,仅有极少数的基因受到正选择。本研究揭示了中国7个受溃疡病危害最严重地区Psa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获得大量基因组数据,可为病害防治、病原菌耐药性以及抗病植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3个芽管,且具较多的树杈状分枝。芽管由气孔侵入,侵入前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或仅个别芽管形成附着胞。芽管侵入气孔后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而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中的细胞器与胞间菌丝相同,双核。吸器母细胞产生侵入钉侵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成熟吸器由细长具颈环的管状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组成,此时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形成次生菌落,产生孢子堆。病菌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时,寄主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40.
蜡梅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在寒冬野外百花消退,只有蜡梅傲霜斗雪,迎冬吐艳,香飘数里,引得人们争相观赏和称颂,倍受人们的喜爱。蜡梅的树龄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上海、南京、北京、杭州、湖北保康、河南鄢陵、四川达县等地,古蜡梅时有发现,屡见不鲜。蜡梅是绿化和美化祖国的优良树种。它适应性强,宅前屋后,坡上路边,风景点,既可成片种植,也可丛植或孤植效果都好。它生长速度快,苗木繁殖容易,抗病虫害,易栽易活。腊梅可一年四季供人们欣赏。在春、夏、秋季观其青枝绿叶,冬季或观其含苞欲放,或观其迎雪怒放,花期从头年11月中旬直至次年3月,观花时间可长达4个月之久。蜡梅兼具绿化,彩化,香化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绿化树种。蜡梅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花开恰逢元旦、圣诞节和春节。在这些节日里,蜡梅的花姿、花貌、花香更显得珍贵可爱。无论是鲜切花,还是盆花需求量均越来越大。据99届全国二梅会议上获悉,2001年,仅上海浦东地区就向湖北保康县要蜡梅鲜切花20万枝。南京一束(4个枝条)花枝可卖10~12元左右。稍微有点姿态的腊梅盆景开价都是50~60元/盆,从打花蕾即可上市。在台北一束有3~4个花枝的蜡梅可卖200台币左右。在全国各地蜡梅花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