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大叶栎总DNA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的总DNA两种提取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从外观、浓度、A260/A280、A260/A230、电泳检查和ISSR扩增对所提取到的DNA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在各方面都达到ISSR扩增的要求,是大叶栎总DNA提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2.
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盘状电泳技术研究了8种金花茶植物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并根据蛋白质谱带的相似值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防城金花茶与金花茶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弄岗金花茶与毛籽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与东兴金花茶两两之间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毛瓣金花茶与其它7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对钦州钦廉林场厚英相思实生种子园母树的半同胞子代进行了遗传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点的子代林测定表明,厚荚相思子代生长差异极显著,而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子代树高与地径在表型、遗传和环境上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4.
在特色专业建设中,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走与科研及林业生产项目相结合的道路,拓宽林学专业毕业综合实习覆盖面;遵循认识到位、精心组织,强化训练、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相应的产学研相结合实习教学模式体系,从实习教材内容、实习基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林学专业毕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措施的配置,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不同育苗基质对擎天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擎天树人工育苗技术及筛选其适宜的育苗栽培基质,以黄心土、草皮泥、椰糠、粗河砂及珍珠岩等为试验材料,组成4种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进行育苗试验对擎天树容器苗形态生长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数量与叶面积,根系生长以及生物量积累等指标均有显著的影响。M3(50%黄心土+30%草皮泥+20%椰糠+3%钙镁磷肥)培育的苗木表现最好,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单株总生物量比最差基质处理分别高19.41%、14.69%、45.56%和48.26%,是较为理想的配比组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速生阶段秃杉与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相似立地条件下速生阶段(11年生)的秃杉与杉木(第2代)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均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和K,Mg和P最低。秃杉人工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573.40kg.hm-2,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330.33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分别为517.97、11.05和47.05kg.hm-2,分别占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89.91%、1.92%和8.17%。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在秃杉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分配均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或树根。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平均年净积累量为47.09kg.hm-.2a-1,是杉木人工林(26.55kg.hm-.2a-1)的1.77倍。秃杉的营养元素利用效率低于杉木,但明显高于马尾松、刺槐和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47.
以擎天树种子和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植体脱毒及防褐化的方法,为建立擎天树微繁无菌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直接利用种胚作为外植体培养脱毒效果较保留种皮好,且消毒过程添加600万单位青霉素处理,能有效降低种子培养污染率;(2)茎段外植体脱毒较困难,青霉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污染率,但消毒效果并不理想,且培养中出现严重褐化现象;(3)添加VC、PVP和活性炭可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现象,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VC、2 g/L PVP和0.5 g/L AC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8.
49.
以粤北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及6种典型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林、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林和杉木林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层持水性各指标较其他林分高。7种纯林土壤pH为4.28~4.78,属强酸性土壤。各林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最高,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最低。不同林型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其中杉木林最高(32.91 g·kg^-1),香樟林最低(12.07 g·kg^-1)。7种人工林的土壤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较低,且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小于3 mg·kg^-1,整体水平偏低。土壤肥力由高到低综合排序为火力楠林、乐昌含笑林、杉木林、红锥林、香樟林、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林、木荷(Schima superba)林,表明该区杉木林下土壤肥力较高,采取适当措施可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0.
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2年生大叶速生槐主杆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①扦插平均成活率在24.97%~37.84%,显示出IBA>NAA>GGR>ABT>CK(对照)>2.4-D的规律;扦插平均成活率的季节影响变化为秋季(62.08%)>冬季(50.74%)>春季(11.11%)>夏季(6.95%).②扦插的各生长量指标(主杆高、分枝及叶片数,等)以NAA和ABT处理较高,2.4-D最低;扦插3月龄的幼苗总生物量显示出NAA> GGR>ABT>IBA>CK>2.4-D的规律,其中地上部分分别占94.36 %~99.16%.③综合分析得出,在秋、冬季节里,采用生长调节剂NAA和GGR处理2年生大叶速生槐扦插的幼苗成活率、生长量及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