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6篇 |
农学 | 90篇 |
基础科学 | 68篇 |
49篇 | |
综合类 | 512篇 |
农作物 | 90篇 |
水产渔业 | 53篇 |
畜牧兽医 | 436篇 |
园艺 | 216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75.
76.
15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固碳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措施。论文旨在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级别团聚体的固碳特征,为阐明土壤固碳机理和筛选黄土坡耕地区农田土壤增碳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试验位于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开始于1999年,共设4个处理:少耕(R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传统翻耕(CT)。利用15年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和0-1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农田碳投入和土壤固碳量;通过湿筛法筛分>2、1-2、0.25-1、0.053-0.25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分析不同团聚体的固碳特征。【结果】15年长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0-10 cm表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同传统翻耕处理相比,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2.9%和21.8%,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了21.8%和16.7%,固碳速率分别为0.09和0.06 t C?hm-2?a-1。微团聚体(<0.25 mm)存储了大部分的有机碳,占总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65%,但其有机碳含量较低。大团聚体(>0.25 mm)有机碳含量较高,约为微团聚体的3-8倍,且对不同耕作措施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指标。土壤固碳量随着累积碳投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要维持土壤有机碳储量稳定,每年最低需投入外源碳2.4 t C?hm-2。【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包括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提高了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是有利于该地区土壤增碳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7.
78.
寿光市一直以我国的"蔬菜之乡"而著称,但是人们不熟知的是寿光市北部共有盐碱地、滩涂面积1.23万hm2,占寿光总面积的5.66%,耕地面积的13.1%。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盐碱、滩涂地,是"变废为宝"的一项重大课题。西洋海笋作为一种在盐碱滩涂地种植,利用卤水、盐水灌溉的新型作物,很好地解决了此项难题。西洋海笋属藜科(Chenopodiaceae)海蓬子属(Salicornia)高等植物,又称"海菜豆"、"毕氏海蓬子",因 相似文献
79.
农村电网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有效防止人身电击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防止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如何加强配电台区总保护器的运行维护管理,是当前农电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笔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运行管理经验,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台区总保护器的运行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80.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