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68篇
  52篇
综合类   437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76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广东省廉江市河唇镇风梢村本地种黄皮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核型公式为K(2n)=2x=18=14m+4sm,在核型分类上属"1B"型.  相似文献   
992.
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In order to discover new semidwarf genes which can be used in breeding program in indica rice, a dwarf variety Aitaiyin 2, was crossed with a tall native cultivar Naming 6. The segregation of the F1 generation appeared to be 9 tall:6 semidwarf:1 dwarf, which meant two semidwarf genes were involved. While Aitaiyin 2 was also crossed with two semidwarf varieties, Nanjing 11 with sd-1 and Xingui'ai with sd-g, the segregation of the F2 generation in the former cross was 3 semidwarf:1 dwarf and that in the latter cross was 27 tall:27 semidwarf:9 dwarf:1 extra dwarf. 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semidwarf genes in Aitaiyin 2, one of them was allelic to sd-1 and the other was a new semidwarf gene which was nonallelic to both sd-1 and sd-g. This new semidwarf gene was named sd-t(t).  相似文献   
993.
一个水稻新黄绿叶突变体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该突变系和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材料的黄绿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 ygl 2。利用已有的微卫星(SSR)标记和新发展的SSR标记将 ygl 2基因定位于RM1340、RM7269、RM6298、SSR6 16和RM7434、SSR6 5、SSR6 9、RM5957之间,排列位置为RM1340-RM7269-RM6298-SSR6 16 -ygl 2-RM7434-SSR6 5、SSR6 9-RM5957,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8、0.37、0.00、0.62、0.74、0.49、0.86和1.62 cM,这为 ygl 2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金叶红瑞木(Conus alba‘Aurea’)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灌木.花白色或黄白色,圆锥状聚伞形花序顶生,由6~16朵组成.核果长圆形,熟时白色或兰色,扁平.果7~8月成熟.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春、夏季叶片呈金黄色,早秋后转为鲜红色.枝条在落叶后至春季萌发前,呈红色或桃红色,天越冷枝条越红,寒冬为鲜红色,是少有的优良耐寒、耐干旱、观枝观叶彩色灌木,适合"三北"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995.
机械装备的外观设计虽然是低成本的设计要素,但却对机械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良好的机械外观设计,有助于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形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机械装备外观设计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及机械外观设计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我国的机械外观设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用Ohnuki低渗液处理和去壁低渗法制片,在云南大叶茶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诱导出了螺旋结构。采用高温诱导技术和去壁低渗法制片在染色体上诱导出G带和大螺旋共存的结构,前期和中期均可见400nm左右染色线的逐渐螺旋到形成清晰可辨的大螺旋过程,从1号和10号前中期染色体螺旋结构分析,由染色线到形成清晰可辨的大螺旋过程,从1号和10号前中期相近,表明G带与螺旋结构紧密关联,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大螺旋结构是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提升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旱作春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露地(CK)和地膜覆盖(PM)两种处理,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两种处理条件下玉米田水热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基于观测结果对两种处理下玉米田水热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和能量分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处理各能量通量均存在显著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在快速生长期(拔节期),降水后CK和PM处理潜热通量(λET)均明显增大,而显热通量(H)和土壤热通量(G)均减小;但在后期(成熟期),降水对各能量通量变化过程的影响没有快速生长期明显,表明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的分布能够显著影响旱作玉米田的能量平衡。玉米生育期内,净辐射(Rn)主要以λET为主,而休闲期Rn主要以H为主。Rn是玉米田λET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风速和相对湿度对λET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8.
籼稻多蘖矮半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籼稻标记基因系材料多蘖矮的遗传分析表明, 其矮生性状是由2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的,分别为sd1和一个新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初步定名为sdt3。以多蘖矮与南京6号杂交F2的分离群体为基础,应用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将半矮秆基因sdt3定位于第11染色体的SSR标记SSR98和SSR35之间,分别相距0.06 cM、0.13 cM,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93kb。以南京6号为轮回亲本与多蘖矮进行回交和自交获得由半矮秆基因sdt3控制的近等基因系(新多蘖矮),以赤霉素处理表明由sdt3控制的半矮秆系新多蘖矮对赤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999.
旱地覆膜对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转运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相似文献   
1000.
鸡粪中的有机酸及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鸡粪堆腐过程中有机酸的种类、含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鸡粪腐熟过程中会形成和累积大量的有机酸 ,在堆腐的第 5周 ,最高含量可达88 3cmolkg- 1DM ;不挥发性有机酸在堆腐的第 3周和第 5周分别达到两个高峰 ,挥发性有机酸在第 6周和第 9周分别达到高峰 ,堆腐 9周后 ,鸡粪中的有机酸大大降低。鸡粪在堆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丁二酸及其衍生物等低级脂肪酸等。土培试验表明 ,这些酸在活化土壤磷素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