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505篇
农学   306篇
基础科学   288篇
  377篇
综合类   2575篇
农作物   322篇
水产渔业   356篇
畜牧兽医   1181篇
园艺   396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按照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总体部署,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岗位团队成员围绕筛选早熟高产、抗倒耐密、适宜机械化种植的主推玉米新品种的任务指标,2015年开设了河北省春播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试验. 1 试验目的 对近年通过河北省或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早熟高产、抗倒耐密、适宜机收的春播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为筛选确定河北省春播区主推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省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62.
通过对2BMQF-6A型雷沃播种机的作业进行跟踪查测,以及对机具用户走访,检验引进的高精尖播种机在阜新地区作业后的适应性、经济型、先进性技术指标,通过数据信息科学分析,客观评价,为农业生产选择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宜阜新市区域内玉米生产条件的推广机型。  相似文献   
963.
在郁闭杨树林地间作麦冬,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2年生麦冬的地上部分鲜重及分蘖株数的影响不大,但对麦冬块根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施肥的对照,块根鲜重分别增加了179%、196%、342%,块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70%、177%、294%。在复合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鸡粪用量到15 000 kg/hm~2,麦冬块根鲜、干重分别为2 861 kg/hm~2、1 408 kg/hm~2,相比鸡粪用量3 75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58.8%、46.1%;相比鸡粪用量7 50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49.2%、42.5%。施肥还有助于提高麦冬块根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964.
肉桂树皮产量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年生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99株解析木的测量数据,采用线性、幂函数、对数、指数以及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项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得到最优模型方程式W=0.973+0.007D~2H-0.000 000 73(D_2H)~2,相关系数R~2为0.957,预估精度P达到96.845%,平均相对误差为2.153%,且通过了预测值和估计值成对样本T检验。  相似文献   
965.
以东兴桂(Cinnamomum cassia)、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3个不同品种肉桂为试验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分析了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_2(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及水分利用率(R_(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并且比较了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α)和暗呼吸速率(R_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P_(max)均小于10.0μmol/(m~2·s),LSP小于或接近600.0μmol/(m~2·s).西江桂的LCP、LSP最小,表明西江桂耐弱光,但不耐强光。清化桂的P_(max)仅次于西江桂,LCP居中,LSP则最大,表明清化桂适应光环境的范围最广,且较耐强光。东兴桂的P_(max)最小,LCP最大,LSP居中,表明东兴桂耐弱光的能力最差,耐强光能力居中。通过比较不同肉桂品种的光合能力差异,发现西江桂比较耐弱光,更适合复层林经营或选择阴坡或半阴坡造林。  相似文献   
966.
30%度锐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和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其中以度锐75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且差异显著。30%度锐600 m L/hm2处理药后30 d、60 d的防治效果与3.6%杀虫双颗粒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30%度锐3个不同处理,于药后130 d、160 d、190 d对宿根蔗绵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而杀虫双的防治效果只有27.81%~8.20%,且防治效果随着时间延长递减。30%度锐3个不同处理间的甘蔗平均锤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杀虫双和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说明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量建议为600~750 m L/hm2。  相似文献   
967.
2009—2011年连续3年,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珲春市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珲春市大豆田杂草种类有22个科、43种。发生重的杂草有狗尾草、问荆、鸭跖草、稗草、马唐、田旋花、三棱草等7种。介绍珲春市大豆田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968.
为明确本地油茶病虫害防治对象,于2012-2013年实地调查了南昌市郊梅岭山区油茶林(树龄15年)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分析了害虫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在梅岭山区油茶上可见6种病害发生,主要种类包括茶藻斑病,其病原为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油茶煤污病,其病原为田中新煤炱菌[Neocapnodium tanakae(Shirai et Hara)Yamam];油茶白绢病,其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和油茶炭疽病,其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尤以前两种危害严重。采集到害虫60种,其中以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红背安缘蝽[Anoplocnemis phasiana(Fabricius)]、茶白毒蛾[Arctornis alba(Bremer)]、山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和歧沟臀肖叶甲(Colaspoides diffinis Lefèvre)为优势种群。这些害虫隶属于4目33科,以鞘翅目(12科)为多,占害虫总科数的36.4%。  相似文献   
969.
海拔是影响植物生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海拔(3098~4203 m)的3种披碱草属植物:六倍体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四倍体的昆仑披碱草(Elymus burchan-buddae)和老芒麦(E. sibiricus),27个种群810个体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8%~59.1%,昆仑披碱草为8.2%~53.7%,老芒麦为7.6%~56.7%,外稃长是3种披碱草变异系数最小的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形态上相似的种群海拔来源基本相同,而且聚为一类的多数种群具有相似的生境。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和供试材料的多个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P<0.01)。本研究表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形态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反应不同,四倍体披碱草属植物对海拔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因此,部分形态特征可以用于披碱草属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演化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0.
对从发病锦鲤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及耐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锦鲤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发病锦鲤体长37~42 cm,体重1.5~2.0kg,眼球脓肿凸出,鳃丝被轻微腐蚀,其上可见附着物,肛门红肿并伴有黄色粘液流出。健康锦鲤体长7~10cm,体重(25±3)g。分离到的1株形态一致优势生长菌株(记为HL2)呈现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略透明、乳白色,直径约1.4mm。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肌肉注射感染后,供试健康锦鲤14d内全部死亡,并在试验后期注射部位轻微出血,眼球周边有白浊及化脓的现象。HL2有运动性,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羧酶阴性,发酵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与阿拉伯糖等。分离株HL2的序列长度为1461bp(GenBank登录号为KF41342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铜绿假单胞菌(KC959478)聚为一支。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四环素等35种药物有效抑制HL2,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头孢拉定等5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5种药物无效。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药物选择、使用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