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9篇
综合类   21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抗无籽10号’西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植物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 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提高无籽西瓜3个生长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N,且能提高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不同砧木嫁接无籽西瓜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的嫁接组合表现有差异,其中以长葫1号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为突出。叶片光合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可以作为无籽西瓜砧木品种筛选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2.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桑树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进行DNA遗传差异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SRAP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璜桑37号、湖桑197号、湖桑199号和国桑20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而育71-1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SRAP多态性最高,达到1.41%,所有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材料均聚在一起,不同材料间亲缘关系近的聚为一大类。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素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产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积加效应造成DNA分子遗传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对不同品种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广西生产用桑树二倍体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2×伦109及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的种子为材料,采用50、100、200、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12或24 h后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提高,不同杂交组合桑种发芽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50、100、200 mg/kg赤霉素和乙烯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二倍体桑树品种的发芽率,而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浓度抑制桑种子发芽,说明过高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种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100、200、500 mg/kg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种子24h的效果明显优于12 h,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可采用2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24h,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64.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研究其叶片氮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四个季节中,2个品种的叶片全氮含量均与NR、GS和GD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钟6号’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东湖早’枇杷叶片氨态氮含量与NR和GS活性则呈不显著相关;2个品种的叶片硝态氮含量与NR、GS和GDH的活性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ORF007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ISKN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CPE法对连续10倍稀释的ISKNV培养液的滴度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测定的病毒拷贝数与CPE法测定的病毒滴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1.076x+0.545(R2=0.998 6),其中y为基因组拷贝数浓度的对数,x为病毒滴度TCID50的对数。研究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替代CPE法应用于ISKNV疫苗抗原的定量,大大缩短了疫苗制备的时间,为疫苗生产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6.
雌核发育草鱼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微卫星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卫星标记检测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纯合度的变化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的鉴别技术。结果显示,8个位点共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在普通草鱼中,平均纯合度和PIC分别为0.203 1和0.552 8;在雌核发育群体中,则为0.716 1和0.357 2;2个群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873 3。其中,5个位点在雌核发育草鱼中纯合度明显提高,雌核发育草鱼在这5个位点的扩增总条带数为5~7个,普通草鱼则为8~10个,由此可100%区分2个草鱼群体。通过概率计算,理论鉴别概率达到99.92%。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技术对草鱼的群体遗传结构改变较大,是快速建立纯系、固定优良性状的有效手段;根据群体遗传纯合度的改变、扩增条带数目差异,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雌核发育群体(或与之相似的高度近交群体)与普通群体。  相似文献   
67.
张元  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16-19318
[目的]研究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ae Bge.)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拌种加叶喷等方法施用不同浓度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观察丹参生长情况及对次生代谢产物丹参酮IIA含量的累积变化情况。[结果]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较显著地促进了丹参酮IIA含量的提高。适宜浓度的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丹参植株及根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对揭示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累积效应形成和积累机制,以完善中药材质量调控与药用植物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优质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同时对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的优良种植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8.
林强  张元  崔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34-4535
[目的]研究低聚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芪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低聚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芪进行叶面施肥,观察其对黄芪生长情况及次生代谢产物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低聚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黄芪植株及根系的生长,且苗和根粗壮,须根极少。根施叶喷组及根施拌种组的黄芪所含黄芪多糖及黄芪甲苷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低聚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较显著地促进了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的提高。[结论]对揭示低聚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活性成分的累积效应形成和积累机制,以完善中药材质量调控与药用植物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建立优质黄芪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对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的优良种植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5%茚虫威(SC)2000、3000、40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药后14d防治效果分别比10%吡虫啉高48.81%、47.58%、47.77%,经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该药剂在茶园中使用后对蜘蛛等天敌昆虫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0.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按天然麻疯树分布特征,采集20个根际土壤样品,研究其内生菌根菌的种类及相互关系。初步研究结果是,筛分出4种孢子并鉴定为巨囊霉属2个,球囊霉属1个,无梗囊霉属1个,且两种巨囊霉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和高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球囊霉属与无梗囊霉属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和高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