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N、P、K肥为原料,并辅以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应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建立了冲积土区域绿竹施肥N、P、K配方与经济收益之间数学反应模型,并以计算机模拟优化筛选出适用于冲积土绿竹种植最优施肥参数即专用复合肥最佳配方,预期可提高经济收益30%左右。  相似文献   
52.
不同起源与方位下桂花的构型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然和人工种植桂花的构型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起源、不同环境下的桂花具有较大差异。人工种植桂花不仅在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SBR1∶2、SBR2∶3)、一级枝长度、枝径比2∶1、枝倾角、叶片长度宽度、叶片面积等与天然次生桂花个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东、西、南、北4个方位的绝大部分也显著差异于天然次生桂花,即人工种植桂花与天然次生桂花之间的构型差异在个体水平和局部水平存在着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N、P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千年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cm)、D3(20 cm×20 cm)、D4(25c m×25 cm)、D5 (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之间的千年桐幼苗,同一生长部位的N、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养分含量受育苗密度影响不显著,但对N、P利用率的影响显著.随千年桐育苗密度的增大,幼苗的N、P吸收率均减小.随时间的推移,N利用率呈增加趋势,P利用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生长旺盛期,密度越小,幼苗N利用率越高;生长初期,高密度下P利用率较大,生长后期则相反.随育苗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在9月最大;在一个生长季,地下/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先减后增(均小于1).在自然状态下D5密度最适宜千年桐幼苗的生长,结合施肥及光合作用、经济效益等其他因素考虑,也可在D5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54.
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与内源植物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24个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无性系光合特征及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雷公藤无性系光合作用特征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之间关系.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56.43%,说明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对其内源激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2系数(1.634 6)绝对值最大,V1的Y1系数(-1.360 2)绝对值最大,即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相关主要集中在蒸腾速率Tr与IAA的负相关关系上.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与内源植物激素比值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65.30%,说明雷公藤无性系光合特性与其内源激素比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光合特性对内源激素比值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2系数(-1.276 6)绝对值最大,V1的Y2系数(-1.258 3)绝对值最大,即变量U1和V1之间主要是蒸腾速率Tr与ABAGA呈正相关.基于典范相关分析的第一典型变量在二维坐标上的排序,将24个雷公藤无性系划分为4类,为雷公藤良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以福建省永安市、建阳市为代表性研究区,在野外调查估算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基础上,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64.750 t/hm2,其空间分布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其中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比例最大(75.6%),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总碳密度是地上部分(乔木层和灌草层)的3.18倍;毛竹林乔木层各器官按碳密度大小排序为竹秆>鞭根>竹枝>竹蔸>竹叶;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土壤层碳密度的75.33%;就毛竹林生态系统整体而言,其碳密度小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其碳汇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6.
对灵石山次生林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的比叶面积差异及其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与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2种乔木的比叶面积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围涎树(Irenina pithecollobii)、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和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3种灌木的比叶面积也出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不明显;不同海拔资源位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比叶面积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同种乔木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海拔资源位的灌木优势树种间的比叶面积也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福建东南海岸带山地环境下植物对较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产生明显的叶形态特征响应。  相似文献   
57.
在按照近自然经营的原则及措施进行抚育管理和常规经营的千年桐生态林中分别选取3块样地,分析其土样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经过近自然经营后的千年桐生态林土壤的含水量,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常规经营的千年桐林;土壤容重、比重和碳氮比则小于常规经营的千年桐林.由此可见,千年桐生态林的近自然经营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8.
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尾巨桉生理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幼苗中,接种30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在胁迫15、30、45 d时取样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3个月后取出植株和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化学性质测定。结果显示:在正常供P条件下,处理G、E和J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了27.82%、23.08%和6.76%;在P胁迫处理1条件下,处理G和J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了5.24%和1.00%;在P胁迫处理2条件下,处理J、E和G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了27.62%、22.52%和21.95%。处理J、G和E植株的总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了40.67%、36.60%和32.69%。处理J、E和G的土壤pH比CK下降了5.07%、4.04%和1.80%。处理J、E和G的土壤磷酸酶的含量比CK增加了94.50%、88.83%和88.83%。综合来看,菌种E、G、J相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植株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磷酸酶的含量,具有促进植株P吸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林地土壤养分缺失及病虫害严重影响木材产量及其品质,是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阐明林木内生菌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该文总结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林地养分失衡、化感作用和林木病虫害等制约因素以及内生菌在促进凋落叶分解、养分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抗逆境、抗病虫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内生菌改善林下土壤环境和提高林木抗逆的作用机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功能菌株的筛选,研制林木内生菌菌肥和生物农药;探究多菌株混合接种对林木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以及采用分子标记法研究植物-内生菌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60.
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长汀县石峰寨桂花野生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花野生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为0.8622~1.0058,信息维数为0.8670~0.9849,关联维数为1.0037~1.0757.桂花种群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相差不大,表明该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相对复杂,局域空间占据较强,具有集聚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