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5篇 | |
综合类 | 52篇 |
农作物 | 10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35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给人参的培育和优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中性缓冲液提取粗酶液,应用分光光度法对15个不同产地的人参中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MD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4种脱氢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人参脱氢酶活力差别明显,同一产地4种脱氢酶活力趋势基本相同。其中安图县万宝镇的人参样品的MDH、LDH、G6PDH 3种酶活力均是最高值,分别为124.58U/(g?Fw)、129.88 U/(g?Fw)、109.84U/(g?Fw);黑龙江2个产地的4种酶活力普遍比较低。运用SPSS13.0软件对15批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4类。MDH、LDH、ADH、G6PDH的活力可以作为人参培育和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提高阀门定位器的调节精度,文章结合阀门定位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环境,提出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阀门定位器控制系统方案。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对应用不同控制算法的PID控制器的定位器系统进行仿真,得出各自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后可知,模糊PID算法能很好地改善阀门定位器控制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热水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为实现红花黄色素的绿色高效提取提供参考.[方法]以在我国广泛生长的菊科植物红花为试验材料,以去离子水为提取溶剂,以超声处理为辅助提取手段,以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试验指标,探究不同提取液pH、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探索电子束辐照在我国红富士苹果检疫处理中的应用可行性,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我国红富士苹果色泽、硬度、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还原型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以及氨基酸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155 Gy及以上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可导致苹果硬度显著下降;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330 Gy剂量以上辐照组苹果的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1 650 Gy电子束辐照18 d后对红富士苹果的色泽、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品质没有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低于990 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红富士苹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大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非专化性株系(BYDV GAV)比率的差异,采用RT-PCR技术,对BYDV-GAV的传毒介体麦蚜带毒情况进行检测.所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测定样本用量可少至1/200头蚜虫;对采自我国主要麦区的蚜虫样本进行分子检测,山西、甘肃、青海、陕西11个小麦黄矮病重病区蚜虫样本带毒率为56%~91.5%,而河北、河南两省4个非重病区蚜虫样本带毒率为2.5%~33%.通过试验证实,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BYDV-GAV比率存在差异,小麦黄矮病重病区山西、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麦蚜带毒率高,而非重病区河北、河南等地的麦蚜带毒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水稻散生突变体tag1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型对水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影响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蘖角度是水稻高产育种上考虑的重要农艺性状。散生突变体tag1(tiller angle 1)在水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后代中被发现。与野生型相比,主要突变表型为分蘖角度和叶夹角显著增大,并伴随株高、穗长、结实率和枝梗数等性状上的变化。遗传分析表明,tag1的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F2(tag1/明恢63)群体作为定位群体,突变基因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长臂In Del标记AC35795和M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 M和0.95 c M。在该区间内存在一个已被克隆的控制水稻分蘖角度的基因LAZY1。测序比对分析发现,突变体的TAG1存在一个119 bp的缺失,包括第4个外显子50 bp,第4个内含子69 bp,及二者间的剪切位点。因此TAG1是LAZY1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重新命名为LAZY1-2。lazy1和tag1在突变表型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LAZY1基因序列的突变位点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