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对危害南抗杨的云斑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根据距离干基部的不同位置划分为3个高度,得出不同高度的虫口数量在5%水平达显著差异,且1 m以下的虫口数量最大;云斑天牛刻槽数量与胸径大小和树高的关系中,胸径大小对刻槽数量作用率高;从树皮厚度与刻槽数量关系中可以看出3.6~4.0 mm范围内刻槽数量最多,而在单位体积的树干内,虫口密度越小其生息坑道的面积和长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2.
麦蛾茧蜂是鳞翅目昆虫的一种外寄生蜂,是仓储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提高麦蛾茧蜂的扩繁效率,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寄主烟草粉螟密度、麦蛾茧蜂密度和性比对其子代出蜂数(雌蜂数、雄蜂数和总蜂数)和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烟草粉螟密度为5头/盒时,麦蛾茧蜂的子代出蜂雌蜂数、雄蜂数、总蜂数和雌雄性比最高,分别为(90.71±2.01)、(51.70±2.95)、(142.00±3.88)头和(1.79±0.11);当烟草粉螟密度为50头/盒而麦蛾茧蜂密度不同时,4对寄生蜂(蜂与害虫比为1∶12.5)的平均单雌出蜂数最高;此外,增加雌蜂数显著提高子代出蜂数,而增加雄蜂数并未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因此,本文推荐在麦蛾茧蜂的大量饲养中,按寄生蜂、害虫比为1∶5~1∶12.5、寄生蜂雌雄性比为1∶1的方式接蜂且可连续使用10 d,这将有利于麦蛾茧蜂的大量饲养。该研究结果可为麦蛾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应用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3.
小地老虎是农林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自残行为影响其种群消长,对理清其种群动态规律和预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室内建立玉米、小白菜、烟草和人工饲料种群小地老虎,测定龄期、食料和密度对幼虫自残的影响,旨在明确小地老虎的自残特性.结果表明,龄期、食料和密度均对小地老虎幼虫校正自残率有显著影响.其中,4 个种群同龄期间的校正自残率最高均为 5 龄,最低均为 2 龄;不同种群间的自残程度依次为人工饲料种群>小白菜种群>玉米种群>烟草种群;30 头/瓶的饲养密度校正自残率最高.不同龄期混合后各种群均显示 2 龄幼虫被高龄幼虫残杀概率最高,5 龄幼虫最低.不同种群的 5 龄幼虫混合后玉米种群的被残杀率最高,人工饲料种群的较低.龄期、食料和密度对幼虫校正自残率变异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龄期影响最大(26.80%),食料影响最小(4.40%);龄期对幼虫被残杀率变异具有显著影响,解释 11%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44.
为进一步提高不同诱源对烟田害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出对害虫诱集效果好且对天敌影响较小的诱源。将性诱剂和糖醋液结合,与单一诱源诱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其对烟草夜蛾科害虫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糖醋液+性诱剂组合诱虫效果均显著好于糖醋液、性诱剂和食诱剂的诱集效果,且对烟田天敌的影响较小。建议将糖醋液和性诱剂组合的诱源方式开展烟田害虫防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目前常用的4种缓释载体对信息化学物质的释放速率,为研发对昆虫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释放速率稳定、持效期长的仿生诱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26℃,相对湿度50%~80%,气体流速300 mL·min-1),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吸附剂Porapak Q)在不同时间收集小蠹虫4种聚集信息素成分、松毛虫2种性信息素成分和寄主挥发物2种萜烯成分在4种缓释载体上的释放量,用正己烷洗脱采样管后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在分析测试时间内,聚氯乙烯塑料膜缓释载体(Bubble cap)对小蠹烯醇(ipsenol)的释放速率高于小蠹二烯醇(ipsdienol),其4种异构体成分在第2,22,29天释放速率差异显著。第2天初次测试时聚集信息素成分具有较高的释放量,然后释放速率持续下降到第15天,第15~36天释放速率又迅速上升并在第36天达到最大释放量,然后又逐渐下降到低释放速率状态。封口的聚乙烯管缓释载体(PE tube,#730)不释放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而未封口的聚乙烯管缓释载体释放这2种成分,说明这2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不能穿透聚乙烯管缓释载体1mm厚的管壁而释放。寄主挥发性成分α-蒎烯[S-(-)-α-蒎烯和R-(+)-α-蒎烯)在聚乙烯塑料瓶缓释载体(PE bottle)中的释放速率前期不稳定,43天后处于平稳低释放状态,释放高峰期内2种成分的释放速率在第15天和29天差异显著;但S-(-)-α-蒎烯与R-(+)-α-蒎烯平均释放速率差异不显著。反式马鞭草烯醇和顺式马鞭草烯醇在聚乙烯塑料纸缓释载体(PE pouch)中的释放模式相似,第2~15天是平稳低释放状态;第16天释放速率迅速上升,第36天(反式马鞭草烯醇)或第43天(顺式马鞭草烯醇)达到最大释放量,然后释放速率逐渐下降到低释放状态。在释放高峰期,2种成分的释放速率只有第43天差异不显著,其余时间段均差异显著。[结论]明确了昆虫信息化学物质在4种常用缓释载体上的释放模式及其诱芯在林间的释放动态特征,对评价仿生诱芯在害虫种群监测和防控中的使用效果具有指导意义,可为生产上针对不同信息化学物质选用最适宜的缓释载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明不同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效应,为筛选适宜防治斜纹夜蛾高效且安全的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及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5种生物农药和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及丁醚脲3种化学农药7d内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甲氨基阿维菌...  相似文献   
147.
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常绿针叶乔木.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广西西部、贵州西部,海拔多为600~2100 m的广大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近年来,云南松林的保护已经成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云南松这一树种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不同昆虫的取食与危害,其中钻蛀性害虫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对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云南松林区的危害面积和分布区域逐年扩大,有加速为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8.
在黔北撑绿竹主要栽培区赤水市的部分乡镇进行真菌病害调查、并采集症状典型的新鲜病株供室内鉴定,共分离出14种真菌病害.分别阐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与病原.  相似文献   
149.
为明确贵州烟区CMV和PVY的侵染源及浸染途径,采用DIBA法检测贵州德江、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5个烟区的烟草、马铃薯和桃树3种寄主植物上有翅烟蚜的CMV及PVY带毒率。结果表明:5个烟区中,除长顺烟区外,烟草上烟蚜的CMV、PVY带毒率普遍高于马铃薯和桃树,以德江烟区烟蚜带毒率最高;5个烟区烟草烟蚜CMV带毒率与马铃薯和桃树间差异显著;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4个烟区烟草烟蚜PVY带毒率与马铃薯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0.
两种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水象甲幼虫在贵州高原山地环境下空间分布结构,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旱育秧和两段式育秧方式对其空间分布型的影响.2种育秧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致,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与昆虫本身聚集习性共同引发.当防治阈值为12头/丛、置信水平为1.96时,旱育秧稻田幼虫序贯抽样公式为:T1(n),T0(n)=12n±15.2943√n;两段式育秧稻田为T1(n),T0(n)=12n±17.7580√n,两类稻田中百丛虫量分别达到1 353头和1 378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平行线取样法,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则为棋盘式取样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