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5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分月扇舟蛾是我国近几年来严重危害杨树的重要森林害虫之一。文章综述了分月扇舟蛾在我国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生理生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没有形成虫瘿的叶柄为对照,测定桉树虫瘿组织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桉树虫瘿组织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1、2.77倍。虫瘿组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76、2.77、2.80倍。  相似文献   
23.
为了明确无瓣海桑主要害虫迹斑绿刺蛾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活习性,通过室内饲养、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期发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第4代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成虫夜间羽化率达到98.6%,以晚上24:00前居多。成虫羽化后第2天交尾,雌虫产卵量为35~183粒,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本研究明确了迹斑绿刺蛾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是一种多食性刺吸害虫,其寄主范围很广,包括林木、果树、蔬菜及粮食等农作物;该虫现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东、非洲、澳大利亚中美州和美国南部.我们从美国农业部引进了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及其诱捕器,对上海、广州、广西和海口的港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没有诱到木槿曼粉蚧.说明这些设置诱捕器的具体地点尚没有被入侵.根据资料,本文还介绍了该虫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ns)幼虫对不同食物配比的生理适应性,测定5种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特性及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消化酶及保护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麦麸中添加含水量高的青饲料尤其是含糖量高的苹果、梨等水果有利于促进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黄粉虫幼虫在不同食物配比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度与其体内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速度与保护酶活性无相关性,但生长速度最快的处理5(83%麦麸中添加17%梨)幼虫体内SOD和CAT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26.
杀虫双的杀虫机理及其防治杨树分月扇舟蛾的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树干注射方法研究了新型农药杀虫双在杨树体内的运输情况及其对分月扇舟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杀虫双在杨树体内主要是单侧纵向传递,其传导速度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在16-32℃,相对湿度50%-60%的条件下,杀虫双在杨树幼苗体内的传导速度约为2.3-16.0cm/h.注射浓度在10^-6-10^-3g/g.f.w的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注射浓度在10^-5g/g.f.w以上时,幼虫死亡率达100%,但浓度过高(10^-3g/g.f.w)对杨树幼苗会产生药害。杀虫双在杨树体内的持效长达1个月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杀虫双对分月扇舟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27.
昆虫人工饲料配方研究概况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昆虫人工饲料是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100多年来,在饲料配方的改良、廉价成型剂的筛选、防腐剂和抗菌素的筛选、叶粉的添加效果、刺激和抑制取食物质、人工饲料的含水率和酸碱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简述了昆虫人工饲料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当前昆虫人工饲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工饲料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玉叶金花(Mussacnda Pubescens Ait.f.)丛枝症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同时也为该病的控制提供生理生化依据,对健康和患有丛枝症的玉叶金花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保护酶活性、次生物质等10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病的玉叶金花植株的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下降33.62%、37.8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6.68%;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升高27.26%、109.85%;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升高81.93%、33.24%.  相似文献   
29.
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是一个在昆虫性信息素和其它挥发性信息化学生物活性测定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EAG技术,测定了八角尺蠖对丙酮、正己烷、乙醇和蒸馏水等4种不同溶剂所浸提的八角叶片及八角尺蠖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正己烷是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提取的最好溶剂,雄蛾对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EAG反应比雌虫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雄蛾可能更依赖于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的探测,而不是对寄主气味的探测;雄蛾对八角叶片的正己烷浸提液具有最强的EAG反应,而雌蛾则对八角叶片的丙酮浸提液的EAG反应最强,由此反映了雌雄个体在寻找寄主、繁殖后代等行为中的性别差异;雄蛾羽化后3h对八角叶片气味就有较强的EAG反应,在24h内EAG反应值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反映了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触角的机能随之趋于完善,因此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本研究为利用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开展害虫的监测和无公害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为了找到对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具有杀虫活性的生防菌,开发云斑白条天牛生物防治的高效菌剂,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与16S rDNA基因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罹病死亡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体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21株细菌分别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沙雷氏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