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深入了解黑龙江省秸秆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基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对1997—2016年黑龙江省田间秸秆资源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rcGIS10.2软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近20年来,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产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6年达到6758万t,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首要影响因素。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黑龙江省中部和南部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北部地区以大豆秸秆为主,东部地区以水稻秸秆为主。  相似文献   
82.
微生物菊粉酶发酵生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粉酶(Inulinase)是能够水解β-2。1-D-果聚糖果糖苷键的一类水解酶,学名为β-2,1-D-果聚糖酶.又叫β-果糖苷酶、β-果聚糖水解酶.2、1-D果聚糖水解酶(EC3.2.1)。菊粉酶主要来源于菊科植物的组织和部分微生物。来源于植物的菊粉酶底物专一性较强,仅作用于菊粉.而由微生物产生的菊粉酶大部分都能水解有β-2和1-D果聚糖果糖苷键的糖,如菊糖、蔗糖和棉子糖,有一小部分仅能水解菊糖。  相似文献   
83.
中国竹资源非常丰富,有200多个竹种的竹笋可以食用,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和出口国。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竹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文中综述竹笋营养成分的组成、特点及不同竹种之间的差异,分析了竹笋营养成分中膳食纤维、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甾醇、黄酮等在改善消化系统、降低心血管疾病、控制血糖、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健康功效,并探讨主要营养成分提取技术和加工方法,最后提出竹笋次生代谢产物高值化利用、开发具有抗氧化等多功能竹笋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研究方向,以为竹笋产品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研究不同微灌溉施肥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可为冬小麦高效灌溉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微灌溉施肥模式(微喷灌施肥、滴灌施肥)为主区,氮磷施用量(N0P120、N180P0、N120P120、N180P120、N240P120、N180P60和N180P150)为副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和氮磷肥料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微喷灌溉施肥模式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滴灌施肥模式,2 a指标平均值分别提高了8.24%和12.00%;相同灌溉施肥模式下,均以N180P120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滴灌施肥模式较微喷灌施肥模式平均节水187.5 m3...  相似文献   
85.
超声波与应力波在木材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超声波和应力波分别对木材试件进行了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孔洞大小及数量对两种波传播参数及动态弹性模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两种波的对比研究,得知二者对木材内部缺陷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木材内部缺陷检测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从而提高对木材缺陷盼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不同覆盖方式下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差异,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15N微区试验,分析常规播种、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4种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4.9%、 15.4%和12.4%,其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地上部总生物量分别提高4.6%、 23.9%和16.8%;籽粒氮含量分别降低19.6%、8.9%和7.2%。籽粒氮素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变化趋势一致,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籽粒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播种分别提高6.0%和 5.6%,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提高8.0%和5.5%,而垄覆沟播的籽粒氮素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较常规播种分别降低13.9%和10.8%。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籽粒氮素中肥料氮的比例较常规播种分别提高22.5%、29.8%和16.3%,籽粒中肥料氮累积量分别提高4.2%、39.3%和20.5%;地上部肥料氮累积量分别提高7.1%、38.8%和19.3%;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1%、38.8%和19.3%。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增产、氮素累积和氮肥高效利用,其中从环境因素考虑,秸秆覆盖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