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531篇
农学   898篇
基础科学   341篇
  402篇
综合类   2354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356篇
畜牧兽医   1227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在现场调查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上覆土壤可溶性镉含量的基础上,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模拟土壤可溶性镉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镉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可溶性镉浓度沿剖面深度逐渐递增,即离煤矸石层越近,浓度越高;随时间推移,土壤下部接近煤矸石处,可溶性镉浓度的富集现象存在。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土壤毛管力作用,接近煤矸石层的土壤可溶性镉浓度每年可增加10%左右,但表层土壤(0~40cm)增加速度缓慢或反而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由于植物根系活动,煤矸石中镉析出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42.
为了快速改善水产养殖水体质量,该文分析了国内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采用单片机设计了一套水体增氧系统,重点介绍了硬件组成、结构特点和软件实现方法,并应用在公园鱼池净化和鲤鱼养殖生产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控制鱼池中的溶氧量、pH值,使多环境因子稳定在最佳值附近。为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水平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山地果园牵引式双轨运输机存在钢丝绳松脱或断裂可能引发溜车事故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断绳制动装置,描述了载物滑车的总体结构及制动装置关键结构尺寸关系,分析了制动装置制动过程的运动规律。应用SolidWorks建立制动装置简化模型,然后倒入ADAMS/View中建立了制动装置和轨道横梁虚拟样机,虚拟制动试验确定了制动过程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动力学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断绳制动装置的制动成功率为100%,随着装载质量的增大,制动杆与轨道横梁碰撞后的明显回弹次数逐渐减少;碰撞点的应力以及制动杆的回弹距离均随着回弹次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极小,验证了仿真过程是正确的。该研究可为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械的安全制动装置设计及后续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几种高分子有机肥原料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用量(折合有机质含量0.05,0.10 g/kg)的甲壳素、腐殖酸钠和造纸黑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加有机肥原料的处理相比,甲壳素能促进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且高量较低量处理分别增加了13.32%,4.20%,9.63%,21.88%;腐殖酸钠能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促进另外3种酶的活性,且高量处理较低量处理分别增加了6.57%,21.04%,9.82%;黑液处理能显著抑制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而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不大,对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只有高量黑液处理出现显著抑制作用.各有机肥添加剂均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效果以腐殖酸钠最佳,其次为甲壳素,造纸黑液最小;甲壳素和腐殖酸钠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放线菌数量,抑制土壤真菌数量,且作用效果强度均为腐殖酸钠高量>甲壳素高量>腐殖酸钠低量>甲壳素低量,造纸黑液对土壤放线菌和真菌的作用刚好与其相反;甲壳素对土壤细菌数量无明显作用,腐殖酸钠出现显著促进作用,而造纸黑液处理在培养初期(5~25 d)出现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5.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6.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的重要途径。在综合调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土流失状况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程序,对紫云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了划分,确定重点预防区预防面积为53.84 km~2,重点治理区治理面积为663.25 km~2。此方法虽然打破了村界,使一个村可能具有两种属性,但便于根据"大预防、小治理"的原则来进行综合防治,对于县级"两区"划分来说既贴近实际又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7.
汕头经济特区近10年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汕头经济特区内六区一县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区域变更调整数据至2007年现状土地利用数据作为数据源,研究了汕头市近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的土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明显;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面积则逐年上升,尤其以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主要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8.
利用ArcGIS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1:25万),在分析地理因子对干旱分布影响的同时,考虑了降水量对干旱分布的影响;针对不同时段降水量对干旱影响的差异,选择关键时段降水量,结合地理因子建立了各季节干旱分布的回归统计模型;使用该模型计算了重庆市各季节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为了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本文还采用常用的反距离平方插值法对干旱频率进行空间插值,并将插值结果和回归统计结果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6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降水和地理因子的回归统计方法要明显优于反距离平方插值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重庆市复杂地形下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49.
探讨黄土高原人工林的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对该区植被恢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的刺槐林和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分析了不同气候区人工林0—8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200—800 cm)土壤水分消耗量及土壤耗水速率,探究了不同气候区人工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 3个气候区农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刺槐林和柠条林。刺槐林、柠条林在2个气候区0—8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64%~11.01%,6.38%~11.41%,均在半干旱偏旱区平均土壤含水量最低。(2)刺槐林和柠条林的深层土壤耗水量、深层土壤耗水速率均以半干旱偏旱区最高,分别为:808 mm,698 mm,32.33 mm/a,31.76 mm/a。(3)人工林在半干旱偏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植物根系较半湿润区活跃,特别是在0—300 cm土层,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4)土壤质地是人工林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黏粒含量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砂粒含量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的黏粒含量依次增加,砂粒含量则相反。不同气候区人工林对深层土壤水分影响不同,同时受根系和土壤质地影响较大,因此选择合理的人工植被配置模式对深层土壤水的保护和持续利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0.
以黄河三角洲典型盐化潮土为供试土壤,设置12.5,25.0,50.0,100 g/kg 4个梯度生物炭添加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下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盐渍土的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及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盐渍土的pH、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但各添加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生物炭对盐渍土可交换态钠含量无显著影响。(2)添加适量生物炭(12.5,25.0,50.0 g/kg)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并降低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从而改善玉米幼苗的生理性状;然而,较高的生物炭添加量(100 g/kg)对幼苗抗氧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累积。因此,添加适量生物炭可以改善滨海盐渍土的理化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理特性,但较高用量对作物抗氧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