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196篇
基础科学   303篇
  194篇
综合类   1319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706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为了构建理想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SPF鸡发病模型,对不同日龄SPF鸡、不同感染方法进行了预试验,最后选用SPF青年蛋鸡为试验动物,采用AIV H9N2毒株与大肠杆菌强毒株、IBV M41株各0. 5m L联合滴鼻感染的方法,进行了发病模型构建。结果表明,试验鸡发病症状明显、病变典型,这为进一步完成H9亚型禽流感防治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改性纤维素的吸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作为天然生物基材料来源广泛,纤维素的改性及其在吸附方面的应用一直作为研究的热点。笔者介绍了纤维素基本结构,综述了纤维素化学改性方法以及改性纤维素对水体污染物吸附能力的提高。重点从改性纤维素良好的吸附性、吸附机理以及对水体中金属离子和水体中氮磷的吸附性展开叙述。提出了改性纤维素可应用于土壤当中,以期为土壤改良、作物高产提供全面的科学解释;同时改性纤维素可与肥料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缓因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93.
洛10、洛13致病类群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77年以来对洛夫林10、13等“洛类”品种有毒菌株的筛选、研究结果。继1983年发现条中28号后又陆续发现7个对“洛类”品种有较强致病力的条锈菌小种类型,可分为洛10、洛13两个致病类群。它们对我国鉴别寄生、生产和后备品种、高代品系、重要抗源的毒力均有重要区别,对“洛类”品种及其后代的毒力也不尽一致。证实两类群的出现和发展是“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状况,旨在为半干旱黄土区今后植被恢复重建以及植被优化配置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干旱黄土区吴起县4个不同乡镇的乔、灌、草共16个典型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1)位于同一研究区,相同坡度、坡向、降雨条件下的荒草地、山桃、小叶杨和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荒草地土壤水分最大,柠条林地最小;(2)不同坡位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坡底平台土壤水分最大,中坡位原状坡最小,且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大致呈"s"型分布;(3)同一研究区内,水平阶上的乔木纯林与乔灌混交林间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4)不同坡向的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阴坡土壤水分最大,阳坡最小。【结论】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5.
<正> 我国蒜苔年产量约6亿公斤,主要集中在江苏大丰、镇江;安徽滁州、怀远、阜阳、毫州;山东苍山、金乡、平都、曲阜;河北永年;陕西等地。蒜苔由于烹制简单,色香味俱佳,既可宴宾待客,又是家常菜肴,消费量逐年增加,年贮量约2.5亿公斤,是鲜菜大规模长期贮藏量最多的品种之一。但近两年蒜苔贮藏业步履艰难,面临  相似文献   
96.
江河源区地域界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江河源区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为31.8190万km2。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明不同气候类型下大长度日光温室东西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以期为大长度日光温室温度的智能调控和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廊坊市草莓生产温室(东西长100 m、南北跨度10 m、脊高5 m)为研究对象,在温室东西方向布设10组监测点,对2020年冬季日光温室草莓全天候动态温度数据进行采集,采用反距离权重算法对东西方向上的温度进行建模,并获取温度高值区和低值区。【结果】晴天、多云天气和阴天夜间东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均较小,温度高值区出现在中部,低值区出现在东西两侧;晴天和多云天气揭开棉被后,太阳初升时温室内温度呈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13:00后由于生产管理过程中上通风口开启的不均性,温度高值区的出现位置不同,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中东侧,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2月温度高值区9:00前在温室中部,10:00-17:00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的10 m和90 m处,18:00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温室东侧20~30 m处和西侧70 m;温度低值区最大概率出现在60 m处。阴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中部,低值区在10 m处;温度快速升温和降温时段主要集中在上通风口打开前和盖棉被时。【结论】夜间温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东侧或西侧的区域,若有低温冻害天气发生时,应在东侧或西侧采取增温措施;在温室的高温时段,可根据作物的生长气象指标,适当在温室内增设风机,避免温度不均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8.
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主要由其引起的温室效应与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评估和理解森林土壤CO2通量及其随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在长白山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内利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在整个生长季(6月初至9月末)昼夜进行,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二氧化碳源,其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通量的变化范围是(0.30-2.42)μmol穖-2穝-1,平均值为0.98μmol穖-2穝-1。土壤CO2排放的季节规律表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有关。CO2平均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1.27±23%)μmol穖-2穝-1),最小值出现在9月((0.5±28%)μmol穖-2穝-1)。土壤CO2的昼夜波动与土壤温度变化有关,而在时间上滞后于温度的变化。森林下垫面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6cm深度土层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计算的Q10值范围为2.09-3.40。图2表3参37。  相似文献   
99.
于2001~2003年在东陇海地区的邳州市进行了金太阳杏和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比金太阳杏树势旺,成花少,单株产量低,成熟期比金太阳杏晚,但果实比较大,平均单果重110 g,而金太阳杏只有60 g左右。栽后第2 a(2002年),金太阳杏5月1日成熟,有40%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0.29 kg/m2;凯特杏5月11日成熟,有35%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183.2 kg/666.7 m2。栽后第3 a(2003年),2品种所有植株全部结果:金太阳杏4月26日成熟,产量1.48 kg/m2;凯特杏5月3日成熟,产量1.40 kg/m2。日光温室杏栽培经济效益高,栽后第2 a获得产值3.00元/m2,栽后第3 a产值高达14.43元/m2。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一种国外简易轮式集材车的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其对我国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集材设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