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宁市面对严峻的蚕桑产业形势,以通过申报“商务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国家农业(蚕桑)产业强镇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为理念,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融合化”蚕桑产业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谋划蚕桑产业新突破,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蚕桑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提升现代蚕桑示范基地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积极提升蚕桑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2.
联合收割机喂入量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联合收割机喂入量传感器的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针对传统机械式传感器难以满足实时测量的问题,通过对喂入量传感器、A/D模数转换器的选择,以及ADC0809与单片机AT89C51的接口电路的设计,实现了收割机行走速度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3.
正桑苗是蚕桑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而栽种优良桑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海宁作为全国嫁接桑苗最集中产区之一,一直来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大量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区),为各地蚕桑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良种桑苗。特别在桑树新品种的推陈出新上,长期以来本市蚕桑技术部门一方面依托蚕桑科研院所积极做好桑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筛选等工作,不断丰富桑品种资源,另一方面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引  相似文献   
64.
<正>2014年秋季浙北蚕区第4、5代桑螟暴发成灾,许多桑园绝收,导致晚秋蚕无叶可养,是当地近几十年来桑树害虫灾害最严重的损失年份之一,其程度远远超过1998年第5代桑螟的暴发为害。本文分析了2014年秋季桑螟暴发过程、为害后果和原因,总结了桑螟防控存在的问题和教训。1桑螟发生规律与秋季暴发过程1.1海宁市桑螟发生规律浙北蚕区在上世纪80年代桑螟属于次要害虫,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测定评价了53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风险性和残毒期,12.5%氟环唑悬浮剂等3种杀菌剂对家蚕毒性中等,22.5%啶氧菌酯悬浮剂等47种杀菌剂为低毒,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3种微生物杀菌剂未划分毒性等级;12.5%氟环唑悬浮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家蚕具有高风险性,22.5%啶氧菌酯悬浮剂等20种杀菌剂对家蚕具有中等风险性,0.2%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等31种杀菌剂对家蚕为低风险性;5种杀菌剂在桑叶上的残毒期为:12.5%氟环唑悬浮剂1000倍稀释液3 d,66%代森锰锌·缬菌胺水分散粒剂400倍稀释液5 d,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50倍稀释液7 d,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30 d,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000倍稀释液>40 d。因此,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杀菌剂时,应选择毒性低、风险性小、残毒期短的品种,防止污染桑叶而导致养蚕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66.
本文总结了家蚕新品种"雌35×平28"于2014年、2015年两年晚秋期的农村生产试养情况。  相似文献   
67.
人工饲料育相对于桑叶育有蚕体发育不齐等方面的不足,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的应用能提高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为深入了解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秋丰×白玉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以下称秋丰×白玉(人)]在生产上的表现,于2018年春蚕期和晚秋蚕期进行了秋丰×白玉(人)小蚕人工饲料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常规品种秋丰×白玉相比,秋丰×白玉(人)的发育整齐度明显提高,蚕茧产质量有明显优势,其中盒种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提高12.23%、7.19%和15.34%,茧丝长、茧丝量分别提高12.13%和20.27%。小蚕人工饲料育应优先选用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  相似文献   
68.
实验室测定,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3龄起蚕添毒24 h的LC50>3750 mg/L,连续添毒48 h和72 h的LC50分别为1858.2552 mg/L、1207.4615 mg/L,表明240 g/L具有累积效应。田间试验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50倍(320 mg/L)和1500倍(160 mg/L)对桑螟幼虫的防效显著优于77.5%敌敌畏乳油750倍+40%辛硫磷乳油1500倍。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于桑树后1 d采叶,对3龄起蚕均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但连续饲养至5龄,茧层率有所下降。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药的桑叶应间隔7 d后采叶养蚕,以免影响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69.
选取5种市售新型驱蚊液、驱蚊贴产品,在30℃环境中密闭熏蒸2龄起蚕和5龄第3 d蚕24 h,对家蚕成活率、结茧率和茧质影响较小,但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会导致死笼率增高。  相似文献   
70.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