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0篇
农学   23篇
  2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树皮结构与山核桃溃疡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树皮结构与山核桃溃疡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周皮呈现出较厚的胞壁特征,病害较轻或不发病,感病指数与周皮厚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其中,木栓层的厚度对植株抗病性的影响最大,木栓形成层区的宽度与感病指数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栓内层与之呈微弱的负相关。皮层的机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树皮对溃疡病抗性。韧皮纤维比量在30%~50%之间,与感病指数则呈较强的负相关。次生韧皮部里的含晶纤维束占韧皮纤维总量的50%~55%,不同龄级之间差异不明显,与抗病性的相关性不明显。筛管活动能力与病害程度之间有着较强的负相关性,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直径逐渐减小。韧皮射线组织比量与感病指数之间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2.
安徽西洋参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安徽西洋参病害17种,并对为害比较严重的种芽腐烂病、猝倒病、黑斑病、白粉病、根腐病、锈腐病和日灼病的发病特点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93.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天水市山旱地马铃薯主栽品种天薯10号获得高产的有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相比对照能提早出苗、成熟,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增产率60.0%~96.7%。黑膜半膜覆盖栽培下的产量最高,为22 969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1 297 kg/hm2,增产率为96.7%;商品薯率、株高、单株薯重、纯收入最高,生育期最长,病害较轻。  相似文献   
94.
紫色马铃薯是一种集营养、保健、观赏于一身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除具有细腻香面的上佳品质、色泽鲜艳的独特外观之外,又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淀粉等营养成分。它还含有一种功能独特,具有保健、药用价值的物质叫"花青素"。针对‘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在景宁当地种植过程中的生育期、抗逆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综合实施科学栽培,初步掌握了‘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在土壤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芦苇进行稀硫酸、NaOH和热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并对稀硫酸、NaOH预处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芦苇的可降解性,从预处理糖化率来看,稀硫酸预处理效果较好;而从酶解糖化效果来看,NaOH预处理后酶解效果最好,1.5%NaOH(w/v)、120℃、处理1h后酶解糖化率达65.2%.  相似文献   
96.
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生态效应的影响,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5、6、7和9月份的降水量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与7月份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以高油类型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针对研究结果,在大豆生育期,采取适当栽培技术与措施,及时改变与改善大豆生育期的供水情况,对提高黑龙江主产区大豆蛋白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
束庆龙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52-53,90
疏伐对林木病害的影响可能因病原物的寄生性、生活史和侵染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疏伐可对林木病害发挥抑制作用。今后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应及时实施疏伐措施,以便有效地减轻一些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8.
安徽西洋参根病的种类及其主要诱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研究钢架大棚环境下芽苗砧嫁接时间对油茶成活率、生长量的影响,以期找出油茶最佳嫁接育苗时间。选择油茶‘长林4号’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木质化穗条,分别于2013年5月6日~6月4日嫁接,于当年10月底统计各时期嫁接成活率、秋梢率和生长量等,比较不同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成活率最高,为89.93%,其次是5月6~10日,成活率为87.27%,5月31日~6月4日成活率最低,仅为41.63%;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木秋梢率及叶面积数值均最大,分别为25.17%和12.60cm2;6个处理总叶片数依次为10.67、11.33、9.67、9.50、9.33和9.00,高径比依次为52.11、48.14、48.41、40.73、42.75和36.82;5月11~15日嫁接苗木主根最长(8.53cm);5月31日~6月4日嫁接苗木根茎比最大(0.459)。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成因之一,在安庆地区钢架大棚环境条件下,5月11~15日为最佳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等指标都高于其它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0.
油茶果皮颜色对炭疽病的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安徽6种油茶栽培品种根据果皮颜色分为3种类型:即红果类、青果类和杂色果类,并以人们公认抗病性最强的攸县油茶为对照。对各类型油茶品种进行林间抗病性调查;同时室内测定各品种果实潜伏侵染概率、果皮滤液的pH值及缓冲容量、果皮滤液的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果实不同色泽的油茶对炭疽病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红果类油茶为高抗品种;青果类油茶为感病品种;杂色果类油茶发病率介于两者之间,为中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