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林业   550篇
农学   354篇
基础科学   304篇
  274篇
综合类   2263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1487篇
园艺   417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苹果产业是烟台农业各产业中规模最大、品牌价值最高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烟台苹果150年发展历程中,每一次历史变革都是由新品种更新带动的.苹果具有遗传性高度杂合的特点,芽变发生率极高,是获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1],世界上主栽苹果品种...  相似文献   
132.
植物组培技术常用于植物的繁殖或再生,外植体的选择是影响植物组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外植体的差异对植物组培快繁的影响,分析发现:外植体种类的不同会影响外植体的灭菌率、诱导率、褐化率、后期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等,外植体的年龄会影响植物组培实验的诱导效果.幼嫩的外植体污染程度较低,细胞活力好,成熟的外植体生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3.
在我国众多粮食作物中,水稻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食。水稻对光照、温度、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加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为了确保粮食的正常供应,应做好水稻的种植与栽培工作,进而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水稻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相关人员应把目光聚焦于水稻栽培种植工作中,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维系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水稻的生长习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低温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水稻种植领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4.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小麦—夏高粱种植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两熟制系统,是山西省杂粮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为阐明该种植系统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对秸秆还田量的短期响应,试验基于麦粱种植系统,分析了不还田(CK)、半量还田(HR)和全量还田(WR)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和稳定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能够显著降低0—30 cm土层 > 10 mm和 < 0.2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0.25~2 mm各亚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p < 0.05);全量秸秆还田后较半量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对10—20,20—30 cm土层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全量还田相比半量还田,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2%,23.0%和5.3%,并显著提升了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降低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p < 0.05)。此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量和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综合表明,全量还田在短期年限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改善晋中区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不同气象插值方法精度评估及对草地NPP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15年宁夏境内及周边14个气象站点的年均气温及年总降水量为数据基础,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样条函数法、Anusplin插值法对气象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并交叉检验,将不同方法插值获取的气象要素空间栅格数据作为模型驱动参数输入CASA模型,研究了气象要素不同插值方法对草地NPP估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插值法中Anusplin插值法在宁夏区域内气象要素插值的误差最小,精度最高,反距离权重法误差最大,在气温插值中表现最为明显;(2)通过实测数据的检验,CASA模型在宁夏草地NPP估算当中适用性强,模拟的年总NPP空间分布格局与实际情况相符,模拟数据可靠;(3)在不同草地类型的NPP估算中,引用MOD17A3NPP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对比发现基于Anusplin的气象要素插值数据及CASA模型模拟的NPP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PP估算精度,其在干草原、灌丛草原、干荒漠类草原及荒漠草原的估算中精度较高,而在沼泽类和山地草甸的估算效果欠佳,其估算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6.
运用直线加平台法确定黑土区玉米氮磷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量的确定一直是玉米高产栽培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分别运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和直线加平台法,对按照直线加平台法设计的在黑土上春玉米的田间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利用直线加平台法设计的田间试验结果也可以用来建立肥料效应函数,并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求得相应的施肥量。利用肥料效应函数得到的最高产量推荐施氮量和最大利润推荐施氮量分别为107.4 kg hm-2和103.2 kg hm-2,而最高产量推荐施磷量和最大利润推荐施磷量分别45.5 kg hm-2和41.3 kg hm-2。利用直线加平台法得到氮、磷的推荐施肥量分别为73.9和38.0 kg hm-2,明显低于用肥料效应函数法求得的推荐施肥量。对于肥料效应函数无法处理的试验数据,利用直线加平台法仍然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实验结果,后者是肥料效应函数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对东莞市118处农业表层土壤和5处典型土壤纵剖面的取样调查,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铬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莞市农业土壤铬含量为2.28~94.98mg·kg^-1,平均值为44.90mg·kg^-1,略高于东莞市背景值;铬的空间结构表现为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约为1.8,长、短轴分别在103°和13°方向;指数模型对于实验变异函数的拟合效果较好,变异函数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块金值在基台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4%,表明东莞市农业土壤中铬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的控制,铬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另外人为活动对铬的空间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10 a和30 a的柠条、刺槐、油松及侧柏林地0~60 cm不同土层有机碳、氮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坡耕地,退耕还林10 a后,仅侧柏与油松林地各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显著提升。退耕还林30 a与10 a相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柠条,总体0~60 cm土层碳固存速率分别达到1.06、0.71、0.43、0.36 mgC·hm-2·a-1;氮固存速率以刺槐最高,达到0.051 mgN·hm-2·a-1,其他还林地固存氮速率接近,为0.014~0.026 mgN·hm-2·a-1。30 a还林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来自0~20 cm土层,平均贡献达51.9%,而全氮增加除刺槐林地外,主要来自40~60 cm土层,平均贡献达42.5%。各还林地C/N仅在0~20 cm表层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碳与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长期退耕还林地能够固存碳氮,且以侧柏林地提升有机碳库较佳,而刺槐林地提升氮库较好。  相似文献   
13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干旱监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准确监测华北粮食主产区的旱情对区域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多侧重于监测土壤或植被等单一干旱响应因子,反映综合信息的能力较差,为此该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热带降水测量计划(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在综合考虑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土壤水分胁迫、植被生长状态和气象降水盈亏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监测出山东省近年来所经历的重大干旱过程与实际旱情一致,模型输出的旱情指标-综合干旱指数(synthesized drought index,SDI)与小麦的标准化作物单产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P0.05);在小麦和玉米的生长期,综合干旱指数与作物受灾面积的相关系数在-0.67~-0.85之间,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的相关系数在0.44~0.67之间,且通过了P0.01的极显著检验(3月份除外)。研究结果为综合评估区域干旱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0.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与EST-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生长性状属于数量性状,为了筛选与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50对多态性SSR引物对选系F4的9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SPSS16.0软件线性模型(GLM)进行了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与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50对SSR引物在9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204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e)在2~9之间,平均等位基因4.080,有效等位基因数(Na)为2.574;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34、0.543和0.491;共检测到15个SSR标记与4个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35个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7个SSR标记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6个SSR标记与壳长显著相关(P<0.05),6个SSR标记与壳高显著相关(P<0.05),4个SSR标记和壳宽显著相关(P<0.05)。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分别找到了4个性状的优势基因型。本研究筛选了与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标记,为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