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5篇 | |
综合类 | 95篇 |
农作物 | 11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23篇 |
园艺 | 23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蓝莓休克病毒(Blueberry shock virus,BlShV)是蓝莓上主要病毒之一,侵染蓝莓后能够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旨在建立用于BlShV快速检测的IC-RT-nested PCR技术,为该病毒的检测鉴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方法】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BlS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外侧引物(BlShV-F/BlShV-R)和一对内侧引物(BlShV-1/BlShV-2),以感染BlShV的蓝莓病叶为材料,利用免疫IC-RT-PCR(免疫捕获RT-PCR)和nested PCR(巢式PCR)建立BlShV的IC-RT-nested PCR检测技术;分别以BlShV、蓝莓焦枯病毒(Blueberry scorch virus,BlScV)、蓝莓带化病毒(Blueberry shoestring virus,BSSV)、蓝莓叶斑驳病毒(Blueberry leaf mottle virus,BLMoV)、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和健康蓝莓叶片为对象,测定该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将BlShV第1轮、第2轮PCR产物分别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验证该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将感染BlShV的蓝莓病叶提取液用健康蓝莓叶片提取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测定该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并与DAS-ELISA方法相比较;利用建立的IC-RT-nested PCR对收集的中国福建、吉林、辽宁地区蓝莓叶片样品(53份)和进境美国蓝莓叶片(15份)进行实际检测,并对上述样品采用普通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IC-RT-nested PCR方法成功从感染BlShV病叶提取液第1轮PCR扩增出约746 bp大小的目的片段,第2轮PCR扩增出约486 bp大小的目的片段,未从健康蓝莓叶片提取液和空白对照扩增出目的片段;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IC-RT-nested 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从感染BlShV蓝莓病叶提取液第1轮、第2轮PCR分别扩增到目的片段,而从BlScV、BSSV、BLMoV、TRSV、ToRSV和健康蓝莓叶片提取液第1轮、第2轮均未扩增到相应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感染BlShV蓝莓病叶提取液第1轮、第2轮PCR产物的序列同预期大小完全一致,分别为746、486 bp,将获得的两轮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BlShV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第1轮、第2轮PCR产物的序列与已报道的BlShV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达99%,证实两轮PCR产物均为BlShV特异性产物,进一步验证了扩增结果的准确性;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IC-RT-nested PCR的第1轮PCR能够检测到稀释102倍的BlShV病叶提取液,灵敏度与DAS-ELISA相当,经过第2轮PCR,灵敏度提高100倍,能够检测到稀释104倍的BlShV病叶提取液;蓝莓样品IC-RT-nested PCR测定结果显示,2份来自于美国的蓝莓叶片样品扩增出大小约486 bp的目的片段,BlShV检出率为13.3%,而中国福建、吉林、辽宁地区蓝莓叶片样品上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未检测到BlShV,该检测结果与普通RT-PCR验证结果完全相符,表明建立的IC-RT-nested PCR能够用于蓝莓样品的实际检测。【结论】建立的IC-RT-nested PCR具有快速、特异、准确和灵敏的优点,适合于田间和进出境口岸蓝莓样品上BlShV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22.
为了筛选适宜叶面喷施硒强化的理想品种,对63个近年来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系)进行叶面喷施硒酸钠,强化浓度为300 mg Se/L(Se300),利用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仪测定了小麦籽粒中Se、Cu、Fe、Mn、Zn、K、Mg、K和S含量。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硒酸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总硒含量平均值由对照组的2.13±0.73 mg/kg提高到9.13±3.86 mg/kg,但增幅因品种而异;籽粒中不同矿物质元素对叶面喷施硒酸钠的响应不同,硒降低了籽粒中Cu、Fe、K、Mg和S的含量,但提高了锌的含量,对Mn和Ca元素含量没有影响。综合比较显示江麦816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推广品种中硒强化潜力较大的品种(系)之一。 相似文献
23.
24.
以宁7840和韩国品种Chokwang衍生的F10代重组近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拟坏死营养性症状与小麦赤霉病扩展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拟坏死症状与赤霉病扩展抗性显著相关,具有坏死营养症状的RIL其病小穗率(PSS)显著低于没有该性状的株系。位于3BS上的Fhb1能够解释21%的表型变异,而拟坏死营养症状(Lesion mi mic,LM)基因对PSS的影响基本独立于Fhb1,二者没有显著的互作关系。这表明LM性状的表达具有一因多效作用,能够介导小麦的广谱抗性,对活体营养性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和腐生营养性病原菌引起的赤霉病均有抑制作用,这类广谱基因在育种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指纹图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立冬本龙眼DNA为模板研究了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构建龙眼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Mg2 的最适浓度为2.0 mmol.L-1;dNTP最适浓度为0.2 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7μmol.L-1;模板20 ng;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5 U。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福建不同地区龙眼基因型进行了ISSR扩增,扩增产物在250 bp~2 kb;利用丰富的多态性DNA谱带构建了12个基因型龙眼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6.
中牟县是河南省大蒜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几年来已逐步成为中牟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牟县在大蒜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大蒜生产机械的推广上,更是困难重重。通过对中牟大蒜生产的调研和思考,探讨了大蒜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7.
位于小麦3BS染色体上的赤霉病抗性主效基因Fhb1的效应较大而且比较稳定,是培育抗赤霉病品种最常用和最可靠的位点。我国小麦地方品种黄方柱(HFZ)高抗赤霉病且在3BS染色体上携带Fhb1基因。本研究对HFZ/Wheaton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Fhb1位点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筛选到两个杂合子株系,并对这两个杂合子株系连续自交3代,衍生出2个次级分离群体(L30和L112),将这两个次级分离群体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在扬花期进行单花滴注接种鉴定赤霉病,调查这两个群体中各株系的病小穗数、病小穗率、病粒数和病粒率。结果表明,L30和L112两个群体的病小穗数和病小穗率均显著正相关,病粒数和病粒率均显著正相关。同时依据小麦3B染色体参考序列开发了7个新的多态性标记,分别是 X1550、X2214、X2300、X2357、X2455、X2460和X2467。用这些多态性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在目标位点发现5个交换株系,根据基因型和病小穗率,进一步将Fhb1定位在分子标记 X2214与 X2357之间,在ctg0954b上这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143 kb,NCBI预测该区间有3个候选基因,但是FGENESH在相同区段预测了29个基因,说明目标区段所具有的基因数目很可能多于3个,但少于29个。 相似文献
28.
琯溪蜜柚黄龙病病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Guan溪蜜油是中国大陆柚类中的优质品种。近年来,在福建省的产地发现Guan溪蜜油叶片表现斑驳的病树,其叶片斑驳与柑桔黄龙病的叶片病状十分相似。据实验结果证明:该病能通过病梢嫁接传染到柚和柑桔的健苗;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株韧皮部寄生着大量BLOs,其形态和构造均与柑桔黄龙病病原(Liberobacter asiaticum)相似,经PCR扩增与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测定,表明该病原DNA PCR产物与柑桔黄龙病病原PCR产物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初步认为该病很可能是柑桔黄龙病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病与柑桔黄龙病的关系,对病原DNA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并与柑桔黄龙病病基因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病原与亚洲柑桔黄龙病病原(Lasiaticum)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率达94.2%,而与非洲柑桔黄龙病病原(L.africa num)的同源率仅为75.0%。进一步证明Guan溪蜜油叶片斑驳是柑桔黄龙病引起的,其病原是L.asiaticum中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29.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量对虹鳟幼鱼代谢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设置四种溶氧水平,分别为7.05、8.82、11.84和15.80 mg/L,其中8.82 mg/L为对照组,对虹鳟幼鱼(体长13.0-18.5 cm)的代谢水平及生长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养30 d后7.05mg/L的低溶氧使虹鳟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下降,11.84和15.80 mg/L溶氧下饲养的鱼耗氧率明显增加,15.80 mg/L使鱼的排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11.84和15.80 mg/L组虹鳟幼鱼在24 h内都具有高的代谢水平。随着溶氧量提高,虹鳟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之升高,表现出生长指标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 R V E F)值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对 R V E 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27 例接受肺切除术患者行术前 R V E F测定,并对其中61 例于术后3 周再测 R V E F。结果:有并发症组的术前 R V E F较无并发症组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术前 R V E F< 40% 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 R V E F≥40% 组者高( P< 0.01);术后 R V E F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01)。用术前 R V E F40% 为参数评价肺切除术危险性的阳性符合率为79.8% ,阴性符合率为88.8% 。结论:术前 R V E F值低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建议将术前 R V E F列为肺切除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