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通过选定同乐林场米老排林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解析木对该树种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6年是米老排幼林生长的阶段,树高、胸径生长均较为旺盛,6~12年材积与胸径生长迅速,而树高生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12~16年是米老排生长树高、胸径、材积这三个指标的速生时期,28年以后树高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材积与胸径生长还呈现上升趋势。米老排的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排序为干枝根皮叶。  相似文献   
32.
木荷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李铁华 《种子》2004,23(6):15-17
为了探讨和研究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Champ.)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使用生物鉴定(白菜籽发芽试验),赤霉素溶液浸种及低温层积等方法,寻找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解除休眠的措施.结果表明:木荷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和缺乏发芽促进物质是引起其休眠的2个主要原因,通过冷水连续浸泡5d,或用质量浓度为30mg/100m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采用低温层积40d,都能有效地解除休眠,促进萌发,萌发率可由14%提高到40.0%~52.0%,其中以赤霉素浸种效果最好;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和30℃恒温.  相似文献   
33.
李铁华 《农技服务》2014,(5):181-181
玉米密植,徒长晚熟,加上环境因素及病虫害,易引起倒伏。合理应用化控技术可有效控制玉米倒伏。据统计,玉米倒伏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有时甚至绝收。本文就密植型玉米生长中应用化控技术的时期、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封山育林后林分树种组成及林地土壤的变化,在4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内,分别设置样地和小样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保证幼树较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林分的生长量;随着封山育林时间的延长,在乔木层和幼树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的组成和结构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封山育林能明显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含量,增加腐殖质层厚度,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5.
采用设置样地调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气候因素从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对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进行了气候生态区划.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可划分为黄泛平原、淮北平原和海河平原3个气候生态区.由于这3个气候生态区在水热因子上的差异,导致兰考泡桐在生长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
楠木种子活力下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老化不同时间,获得不同活力的楠木种子.检测了具有不同活力的楠木种子的超氧阴离子生成量、H2O2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及POD活性,结果显示:人工老化后,超氧阴离子生成量和H2O2含量大量增加,且老化36 h后,SOD活性、CAT活性及POD活性大幅度下降,使自由基的生成与淬灭机制失去平衡,清除超氧阴离子及H2O2的能力下降,细胞受到伤害,种子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37.
闽楠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的田间出苗率作为评价种子活力的指标,将未经人工老化的种子和经过人工老化(38℃,相对湿度100%,72h)的种子作为活力不同的试材进行试验,以便找到在生产中简单快捷测定闽楠种子活力的可靠方法。采用电导法、TTC定量法及发芽生理测定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经人工老化种子活力低,而未经人工老化的种子活力高。这一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相符,说明这几种方法都能用来测定闽楠种子活力,能在生产中应用,但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及条件不同。电导率法和TTC定量法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基本可靠,而发芽生理测定法结果直观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表4参5  相似文献   
38.
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封山育林后林分树种组成及林地土壤的变化,在4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内,分别设置样地和小样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保证幼树较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林分的生长量;随着封山育林时间的延长.在乔木层和幼树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的组成和结构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封山育林能明显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含量,增加腐殖质层厚度.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9.
兰考泡桐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直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经营与决策的科学水平,开展了该区兰考泡桐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生长模型的研究。通过调查该立地上兰考泡桐的生长情况,应用数量化理论筛选该类土壤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9个立地类型。应用Richards函数为导向曲线,以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评价指标,导出了地位指数模型,编制了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实现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紫楠种子休眠原因,确定其休眠类型,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和适合紫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为其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测定紫楠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探究种子休眠的原因,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研究打破紫楠种子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15℃、20℃、25℃、30℃、35℃恒温、日30℃夜20℃、日25℃夜15℃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研究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结果】1)新鲜种皮对种子具有明显的吸水障碍和呼吸障碍,去皮种子的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1.92倍,去皮种子的呼吸速率是完整种子的2.24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紫楠种子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由此可以说明紫楠种子具有水溶性和醇溶性的内源抑制物;3)低温层积能够打破紫楠种子的休眠,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提早,发芽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低温层积100 d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98.89%。GA3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4)温度对紫楠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较大,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能力高于其他的温度处理。【结论】紫楠种子种皮造成的透水性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