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对枣树主要害虫之一——枣步曲的性引诱现象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树冠中心部位挂碗诱蛾的效果分别好于树主干中部挂碗诱蛾、树冠外围枝挂碗诱蛾、树基部地面挖坑诱蛾、距枣园三百米处设碗诱蛾。从这一趋势来看枣步曲成虫一出土就往树上爬可能是对枣树某些化学成份具有强烈的趋性,但性诱的效果不好。室内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触角电位的结果也证明:枣步曲具有很微弱的性诱现象。分段提取枣步曲雌蛾体躯的结果表明其产生性信息的腺体位于腹部六节以后和完整的前庭上,因这部分产生的触角电位明显地高于头、胸和腹部1~5节分别产生的电位,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枣镰翅小卷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1993年在山西太谷枣区对枣镰翅小卷蛾的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调查,编制了1-3代5年的生命表及平均生命表。分析得出,第1代的卵和1-2龄幼虫是其世代及年度的薄弱环节;1-2代,2-3代,3代-翌年1代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45、2.7和0.21,在年份间种群由上升到平衡;第1代的风雨致死,第2代的4-5龄幼虫及蛹的虫寄生,越冬代(即第3代)的打枣致死、蛹期天敌取食及冬季消亡对种群的控制作用较大;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关键因子是作者提出的新方法,文中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步骤,关键因子:第1代为4-5龄幼虫天敌取食,第2代为蛹期虫寄生,越冬代为4-5龄菌寄生和蛹冬季消亡。  相似文献   
23.
枣粘虫成虫性引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粘虫是我国红枣产区的重要害虫。为探求防治新途径,对成虫生物学与性引诱进行了初步研究。枣粘虫一年发生三代,各代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分别为:第一代3/上——4/上—4/下;第二代6/上——6/中——6/下;第三代7/上——7/下——8/中。雌雄性比在0.86∶1和1.19∶1之间。一般雄蛾羽化早於雌蛾。95%以上成虫集中于早晨5——8时进行交尾。雌雄多次交尾,雌蛾平均1.48次,雄蛾3次。成虫寿命一般为一周左右,雌蛾寿命长於雄蛾。田间性诱试验表明:活雌蛾性诱以3头和5头的雌当量效果最好;粗提液以乙醚为溶剂的诱蛾数量最高;摘取腺体以羽化后48小时摘取的诱捕效果较好。通过对雌蛾性腺体所产生的性信息素进行EAG——GC以及色质联仪分析,初步确定枣粘虫性信息素的成份是一元不饱和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的多元体系。经微量臭氧化测定,双键位置在7位和9位。田间生测表明以反、顺——9——十二碳烯醇酯(E、Z——9—C_(12)∶OAC)在比例为80∶20和83∶17时对雄蛾的诱捕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24.
枣树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综合治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994~1996年的系统调查,在调查区,作者发现枣树害虫41种,分属于5目22科;天敌40种,分属于8目25科。用最优分割法将枣树昆虫群落按枣树的物候期分为休眠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成熟期5个阶段。用主分量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的群落特征及优势种,论述了各阶段害虫———天敌的种群变化特征。通过综合治理园与常规防治园的分析比较,综合治理园昆虫的总物种数比常规防治园增加04倍,天敌物种数增加15倍,益害比扩大1116倍,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提高112倍和067倍。从优势度指数比较得知,常规防治园是综合治理园的34倍。综合治理园不但控制了害虫,而且保护了天敌,提高了自然调控能力;常规防治园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大量杀伤了天敌,主要害虫会再猖獗,次要害虫如蚧类和螨类逐年上升,成为危害枣树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枣镰翅小卷蛾求偶行为及性信息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0~8.0h。温度越高,雌蛾开始求偶的时间越迟,求偶的持续时间也越短,求偶高峰期比在正常温度下明显推迟。温度为21℃时雌蛾产生的性信息量最高,26℃时略低,而在31℃和16℃时雌蛾性信息素释放量仅为21℃时的1/5~1/4;雌蛾所释放的性信息素中顺、反异构体比例随温度的降低向顺式异构体增加的方向漂移,其变异系数均控制在10%以下。当把第2日龄的雌蛾从14L∶10D光周期转移到连续黑暗下时,雌蛾表现的求偶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14L∶10D下相似,均表现出明显的节律;当转移到连续光照下时,求偶行为变得不活泼和不规则,而产生的性信息素量却等于或高于14 L∶10D光周期下所产生的性信息素量。  相似文献   
26.
山西枣树害虫初步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枣绮夜蛾 Porphyrinia Parva(H(?)bnet)是山西省枣树上的一种新害虫。以幼虫主要食害枣花、蕾和果实,偶尔也食枣叶。在山西一年发生1—2代,以蛹在树干粗皮裂缝及树洞中越冬。6月份为田间幼虫为害盛期,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果。几年来,我们在晋中枣区根据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基础上,采用刮树皮、束草诱杀及树上喷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8.
面对农村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形势,我校从1983年以来,组织师生到太行山区的十个县一市,采取综合的与单项的农业技术服务考察开发工作。全校有150名教师和800多名学生参加了33个开发研究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论证,提出设计规划,提供技术方案、培训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咨询,实行主管单位、学校、地方三个方面协作,充分发挥领导、专家、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开发联合机构,有明确的责、权、利的成套管理措施,对开发农村经济取得了明显效果。既为农村输送了先进的农业  相似文献   
29.
根据我省的自然特点和发展红枣生产的有利条件,省林业厅作了红枣生产的长远规划。计划到1985年,全省枣树发展到7000万株,产量达到13000万斤;到1990年,枣树发展11000万株,产量达到3亿斤;到本世纪末,把我省西山沿黄河11个县、中条山麓6个县建成红枣林带,把滹沱河、浊漳河、汾河两岸,丘陵谷地的28个县、342个公社建成“红枣之乡”。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加快发展我省红枣生产,迅速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0.
土法提取枣粘虫性引诱剂诱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粘虫 Ancylis (Anchylopera)Sativa liu 又名枣镰翅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镰翅小卷蛾属、Anchylopera 亚属的一个新种,是我国北方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和我省枣树上比较严重的一大害虫。1976年我们在太谷枣区进行枣树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时,发现用未交尾的枣粘虫活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