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围封年限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处于不同围封年限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退化生态系统内有机碳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碳密度不断增加;而植物有机碳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围封20 a,围封25 a植物碳密度略低于围封20 a,有降低趋势.围封25 a处理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达到8.22 kg/m2;土壤碳库所占生态系统有机碳总储量的比例受封育年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
为进一步拓展自育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的种植区域及多功能用途,本试验主要在海南省海口市和东方市种植并研究了63份甘蓝型油菜和3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分期播种和不同栽培方式下各材料生育期、菜籽品质和高温耐热表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海口市越冬种植单作甘蓝型油菜有33份品种(系)呈现早熟的特点,生育期为77~124 d,在东方市与苦瓜间作秋播的生育期在89~145 d之间,可与苦瓜套作收获的甘蓝型油菜有22份品系(苦瓜生育期≤120 d)。越冬种植和间作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均值为32.82%和32.35%,其中‘利油杂718’的含油量最高,为42.52%。海口越冬种植品种有4个低芥酸品种(≤3%)和17个低硫苷品种(≤30%);在东方市与苦瓜间作的29份材料中有3份低芥酸和13份低硫苷,其中越冬品种20N9-314-1和秋播品种20N9-314-2符合双低标准,不同季节或地点种植种子品质略有变化。在海口夏播参试材料中5份材料(20N9-114-1×20N9-115-1, 440-1, 20N9-356-1,‘硒滋圆2号’和21QZ-314-2)由室外移入室内培养箱后,不育转变为部分不育...  相似文献   
93.
李赟 《南方农机》2023,(13):186-188
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水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概述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应用的有关建议。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工程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损失,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4.
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10,34(10):1566-1571
为了探明养殖海区浮游生物与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实验自2009年5月至11月,分别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两个扇贝养殖海区定期采取50和300 cm两个水层水样,经25、3和0.22 μm 3个孔径的滤膜分级过滤收集3个粒径的浮游生物组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海区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检测的AVNV数量也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沙子口海区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4.11×106拷贝的AVNV,桑沟湾海区浮游生物携带1.49×105拷贝的AVNV。两个海区3个粒径浮游生物组分携带AVNV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0.22~3 μm组分、3~ 25 μm组分和大于25 μm组分,但两个水层(50和300 cm)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数量则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养殖期间扇贝摄食浮游生物的特点,研究认为,扇贝在养殖期间可能会通过滤食携带病毒的浮游饵料而感染AVNV,海区浮游生物可能是导致AVNV流行的重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95.
主要浮游微藻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婧宇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水产学报》2010,34(8):1254-1259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用PCR等分子检测法定期对试验微藻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杜氏藻、四爿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携带AVNV,占到实验微藻总数的35.3%。用携带AVNV的6种微藻投喂试验栉孔扇贝以分析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试验扇贝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死亡症状,在试验的9 d时间内,6组感染组试验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表明携带AVNV的微藻具有显著的致病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通过摄食携带AVNV的微藻而感染发病是可能的,浮游微藻可能是AVNV水平传播的重要传递体。  相似文献   
96.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已被证实为是一种对养殖栉孔扇贝危害极大的病原体,探讨其传播途径是防控扇贝“大规模死亡症”的前提之一。将亲贝各放在一独立育苗水体内产卵、孵化,并进行幼虫培育。通过春季和秋季室内人工育苗,从40个独立育苗水体中,采获亲贝、卵各23个家系样品,受精卵、D形幼虫、壳顶幼虫各12个家系样品,眼点幼虫2个家系样品。采用间接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亲贝、卵和发育各期的幼虫进行定性和定位的检测。结果发现,栉孔扇贝的性腺组织中存在病毒粒子,而卵、受精卵及各期发育幼虫体内均未检测到病毒。由此可以判断:AVNV可以感染栉孔扇贝的性腺,但并不存在卵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与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本研究于2008年和2009年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2个养殖海区采集水样,离心收集浮游生物并随机采集大型海藻,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这些样品携带AVN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子口海区8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中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6.92×105拷贝;桑沟湾海区4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也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1.26×103拷贝。从青岛沙子口海区随机采集的10种大型海藻中有7种[包括孔石莼(Uiva pertus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细毛石花菜(Gelidium crinale)、缘管浒苔(E.Linza)、海膜(Halymenia floresi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刚毛藻(Cladophora)]检测到病毒,带毒样品占到检测样品总数的55.56%,其中在12份孔石莼样品中,11份样品检测到病毒,携带病毒数量最高为7.68×104/0.1(g2009年8月25日)。从荣成桑沟湾海区采集的14种大型海藻样品中有3种(包括孔石莼、海膜和马尾藻)检测到病毒,带毒样品占到检测样品总数的20.83%,其中2009年7月采集的孔石莼样品携带病毒数量最高,为3.06×103/0.1g。这一结果说明海区浮游生物及部分大型海藻均可携带AVNV,而摄食携带病毒的浮游生物可能是扇贝感染发病的原因,有关大型海藻携带AVNV在该病原流行传播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追施氮肥对土壤氨挥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文伟  黄炜  贾宏涛  李赟  薛涛 《玉米科学》2009,17(4):112-114
以北疆玉米-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通气法对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处理条件下田间土壤氨挥发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处理(常规和过量)比二铵处理土壤氨挥发显著增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0.149 kg/hm2和0.151 kg/hm2;过量施肥能够加剧土壤氮素损失,过量施用尿素和二铵,土壤氨挥发累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0.160 kg/hm2和0.043 kg/hm2。施肥过程中应选取合适的肥料和合理的用量,以减少土壤氨挥发损失,降低肥料的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
在水资源丰富的县级电网中,小型水电资源大规模并网后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电网故障时,造成电网部分保护自动装置拒动和孤岛运行的发生,对电网的稳定产生了破坏。正常运行时,水电机组的无功突增突减,引起小区域无功不平衡,造成电压越限。本文从电网的稳定运行出发,结合小水电并网后对县级电网的影响实例,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给出了相应情况下合理建议措施,为电网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为进一步优化百合离体培养条件,以亚洲百合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鳞片部位、不同激素配比对亚洲百合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鳞茎内层下部分化率最高,鳞茎中层下部鳞片污染率低,是亚洲百合适宜选取的外植体材料。6-BA 0.5mg·L~(-1)+NAA 0.1mg·L~(-1)鳞片分化率最高为75.00%,鳞片分化数最高的激素配比为6-BA 2.0mg·L~(-1)+NAA 0.1mg·L~(-1),分化数为3.05。在6-BA和NAA配合使用的情况下,6-BA 2.0mg·L~(-1)+NAA 0.1mg·L~(-1)增殖效果最好,增殖数为13.4个。百合试管鳞茎膨大的理想激素浓度配比为MS+6-BA 2.0mg·L~(-1)+NAA 0.1mg·L~(-1)+PP_(333)4.0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