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树杜鹃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是我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该文在介绍大树杜鹃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从种子准备、播种、幼苗移栽、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概述了其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2.
滇中高原山地4种人工群落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连续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了滇中高原4种典型人工群落的径流与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区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湿季(6~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6.64%,降雨量主要由大于10 mm以上的降雨带来,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5 mm/h。与荒地相比,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试验小流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土壤流失量主要决定于地表径流量,其次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23.
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山地防护林体系配置的特点,采取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方法,分层次对山地防护林体系蓄水保土功能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地类及用地方式,不同森林类型保持水土效益差异较大,在滇中高原,裸地和坡耕地是流域产沙的主要来源,农耕地侵蚀量是林地的 18.7~ 36 .0倍,裸地侵蚀量远大于坡耕地,高达林地的 10 0倍左右;营建防护林体系后,防护效益显著,土壤侵蚀模数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少,流域森林覆盖率由 18.6 %上升到 42 .4%时,土壤侵蚀模数减少 36 %;坡地造林后,地表径流减少 79.44 %~ 96 .9%,泥沙削减 87.8%~ 99.9%;要使山地小流域水土流失得以控制,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 30 %以上.  相似文献   
24.
对云南省主要的大树杜鹃分布区域腾冲县进行调查分析,大树杜鹃空间格局采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验,其值为1.27,属成群分布,其种群结构特征为:从大树杜鹃幼树、中树、大树分布趋势和种群年龄结构图来看,大树杜鹃种群呈稳定增长的格局;从静态生命表来看,大树杜鹃种群在第1径级死亡数量最多,第2径级以后死亡率逐渐减少,个别径级由于总的个体数量已不多,死亡数量较少,但死亡率却呈现较高的水平;平均生命期望值( ex )在第7径级(30 cm相似文献   
25.
以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总体相关性、种内种间关系,种间联结性与群落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负密度制约效应对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总体相关性表现为显著的正联结关系,说明样地群落各树种和谐共存;样地多数种对(70%以上)的种间关系相互独立,部分种对有联结关系(正或负),但联结程度较弱(其中近半数种对联结系数在-0.6~0.6),印证了群落中多数树种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明显冲突,相互间依赖性较弱或在生境需求方面竞争较弱,利于形成较稳定的种群和群落结构;样地多数树种的种内联结性在幼树与中树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在幼树与大树间相互独立,可能是负密度制约效应引起的;取样样方大小对种间联结关系及联结程度存在一定影响,取样样方减小时,样地中具有联结关系(正或负)的种对所占比例增加,具负联结关系的种对其联结程度增强,具正联结关系的种对其联结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26.
干热河谷不同引进草种水土保持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引进草种的生物量、枯落物量、土壤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渗透性能和抗蚀能力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引进草种的水土保持效果依次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威提特东非狼尾草>沙弗雷肯尼亚白三叶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持水能力和土壤改良性能最好,是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牧草,可以推广种植,其次是威提特东非狼尾草。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和生态恢复的途径和方向,探讨不同退化次生林土壤肥力状况特征,为实现维持和提高滇西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方法,对滇西北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采伐云杉、冷杉后自然生长的典型林分土壤pH、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区土壤pH值范围为4.55~5.46,呈酸性,随着土壤深度加深,pH值无显著变化;不同退化林分类型和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一林分类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林分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全钾含量在不同林型之间无明显规律;土壤肥力因子相关分析显示,不同退化林分类型各个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可以用来综合反映土壤肥力水平;6种退化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分别为3.06、-2.27、-0.04、-0.13、0.14、-0.75,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为退化高山栎灌丛退化桦木林退化大果红杉林稀疏云杉+冷杉林原始冷杉林退化杜鹃灌丛。【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差异显著,林分类型差异导致土壤肥力状况各异,其中退化高山栎灌丛土壤综合肥力最好,退化杜鹃灌丛土壤综合肥力最差。可根据不同退化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结果建立科学的土壤培肥及林分结构调控体系,为滇西北退化次生林的生态恢复合理配置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云南金沙江流域云南松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云南金沙江流域永仁县白马河和响水河林场云南松天然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调查,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云南松天然林中不同发育时期云南松更新苗对林隙大小和林隙形成年龄的反应,对比分析了林隙与非林隙林分内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9.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3种多年生牧草水土保持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以耕地和裸地为对照,对3种多年生牧草进行水土保持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产流时间依次为裸地耕地三叶草狼尾草狗尾草,在76mm/h雨强下径流量、1h径流和泥沙累积量、土壤侵蚀量依次是耕地裸地三叶草狼尾草狗尾草,在53mm/h雨强下泥沙量、1h径流和泥沙累积量、土壤侵蚀量依次是裸地耕地三叶草狼尾草狗尾草。3种牧草均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其中狗尾草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三叶草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0.
对金沙江流域头塘山地圣诞树人工防护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生物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的圣诞树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其值分别为4200t/hm2和830t/hm2·a。乔木根系生物量大,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2915%,且根瘤菌发达。圣诞树具有生态幅度宽,生长快,根蘖力强,耐贫瘠,林下植被恢复快等特点,是流域中山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干旱瘠薄地区植被恢复的优良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