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内的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动态特征及其与风速、株高(h)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分析表明:零平面位移(d)在玉米拔节后10d左右,株高约1.40m时开始出现,在抽雄前为0.80-1.00m,抽雄后为1.00-1.40m;z0在抽雄前小于0.20m,乳熟前后达到最大,约为0.40m。d/hz0/h分别为0.40-0.54和0.10-0.14,在h达到最大值前,分别随LAI增大而减小和增大。d出现前,z0与风速呈负指数关系,与LAI和h都呈线性关系。d出现后,风速与z0d之和的关系比与各自的关系更显著;d与LAI、h都呈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LAI、hz0的影响大于dz0+d,且h的作用大于LAI。d出现至h达到最大期间,上述各种关系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参数化方案及改进陆面过程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叶昊天  姜海梅  李荣平 《玉米科学》2022,30(1):77-85,92
利用中国气象局锦州农田野外观测站的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CO2通量变化.结果 表明,2008~2011年生长季的夜间呼吸速率、白天净碳交换速率年际差异不大,8天累积净碳交换量呈U型分布,碳吸收强度在生长季中期最大.夜间呼吸作用Reco与EVIs×Ws(EVIs和Ws分别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陆地表面...  相似文献   
23.
绥中苹果霜冻灾害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适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苹果霜冻灾害特征,确定气候变暖对苹果霜冻灾害的影响机制,现基于绥中33年的苹果发育期数据和气温数据,结合物候模型的方法,分析了绥中苹果霜冻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相应和不同品种的霜冻灾害发生的特点。结果表明:1981—2013年绥中苹果霜冻灾害发生概率为18.18%,春季气温升高可能导致苹果霜冻灾害加剧,通过调整苹果品种,可以较好的避免霜冻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5种植物的结种量、种子形态、植物生活型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和半灌木(小半灌木)的结种量比草本植物的大;就草本植物而言,多年生植物的结种量较一、二年生植物的小;植物结种量和种子重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植物结种量和种子形状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种子越接近圆球形,结种量越大;占绝大多数的草甸植物结种量相对较小;而在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数相近时,草原植物的结种量最小,沙生植物的最大,杂草植物居中.  相似文献   
25.
辽宁省近50年森林碳收支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水热优化NPP气候模型和土壤呼吸Q10模型,对辽宁省近50年(1961~2008年)森林固碳和碳释放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森林固碳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008年固定的总CO2量达到83.9Mt,为1961年的2.8倍;单位面积森林固碳水平随着气候年景而有起伏变化,固碳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偏多36.5%;辽宁森林总体为碳汇,每年单位面积平均碳汇量为2.1t。  相似文献   
26.
1980~2005年玉米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16个站点1980~2005年的玉米物候资料分析表明,玉米播种与出苗微弱提前,但成熟明显推后,导致玉米生育期明显延长:玉米播种期、出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除播种期外,玉米各个物候期与降水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年降雨量的减少导致生育期延长。因此,未来气候暖干化将对玉米生长、质量和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7.
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建立小气候要素预报模型,可以对日光温室资源合理开发,为日光温室小气候调控提供依据。应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日光温室暖棚内农田小气候观测仪采集的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数据,将冬季、春季、秋季和晴天、多云、阴天几种情况进行组合,计算棚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建立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预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呈现春季、秋季温度值接近,冬季明显低于春秋两季的特征;而冬季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春秋两季。日最高气温具有显著的从晴天至多云至阴天减少的变化特征,日最低气温特征不如日最高气温明显;日平均相对湿度为从晴天至多云至阴天增加的变化特征。所建立的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608~0.933,相对误差范围为0.1%~19.0%,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7%~9.9%。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玉米群体消光系数的动态变化,提高净第一性生产力或产量的准确评估。[方法]基于中国气象局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2006年玉米生长季(5~9月)的辐射观测数据和叶面积指数动态观测数据,分析玉米群体的消光系数动态变化。[结果]玉米群体生长季消光系数日变化较大,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00~9:00、15:00~17:00,最小值在12:00前后,但变化幅度在抽雄期变小;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5d),消光系数(K)与叶面积指数(LAI)呈抛物线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607。当仅考虑消光系数是太阳高度角或叶面积指数的函数时,方程在模拟玉米群体生长季不同时刻的消光系数K值时准确性较差,为此发展了新的消光系数动态模型K=λ(0.7848-0.0016θ)(0.1548LAI2-0.5586LAI+0.654)。[结论]新的消光系数动态模型综合考虑了太阳高度角和玉米生长季叶面积指数对消光系数的影响,模拟效果优于现有的单因子消光系数模型。  相似文献   
29.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大于5℃积温和最暖月温度;利用模拟的蒙古栎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即年均降水量330-910 mm、气温年较差大于29℃、大于5 ℃有效积温为1200-3500℃·d、最暖月温度为17-26℃.  相似文献   
30.
李荣平  张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71-4673,4677
地表反照率是影响遥感影像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地球表面覆盖类型等地表特征的影响,因而可利用地表覆盖类型信息结合遥感影像计算地表反照率。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试验区,对试验区Landsat-TM进行地形和大气纠正,利用Liang所建立的Landsat-TM数据反演公式计算实验区的反照率分布图;将地表反照率分布图与与研究区监督分类获得的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反照率有明显相关关系;将研究区地表反照率与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区地表反照率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