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文中通过构造微观视角下表征居民"福祉水平与生态依赖"的耦合模式,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收入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不同耦合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高福祉-低依赖"为最优耦合模式,该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汇款,其生计多样化水平较高,生态依赖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家庭;"低福祉-高依赖"为最差耦合模式,该类家庭收入来源以低效农林种植为主,其非农化程度和生计多样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家庭,生态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家庭。此外,不同耦合模式的家庭在不同的搬迁特征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相较于非搬迁户、分散安置户、工程类移民和早期移民,搬迁户、集中安置户、自愿型移民和新阶段移民更容易实现最优耦合模式。因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能有效促进搬迁家庭生计向非农转变,在提高家庭收入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的研究对后续移民搬迁工作的推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2.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下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6年棉花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12个棉花主产省份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划分及差异比较,概述了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间,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波动较小,上升趋势明显;(2)12个棉花主产省份可划为3类:一类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二类地区分别是江西、湖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三类地区包括江苏、河南、山西、陕西;(3)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过程呈现西部地区逐步增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缓慢减弱,并由东中部省份向西部省份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精确估计是电动车辆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影响电池荷电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后,采用经典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算法的动力电池SOC估计方法。利用高级车辆仿真软件ADVISOR对电动汽车典型行驶工况进行模拟,得到动力电池组电压、电流、平均温度和荷电状态数据,样本数据经归一化处理后导入神经网络模型中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SOC估算精度,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鲁棒性,SOC估计误差范围能减小到4%以内,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4.
<正> 我省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小粒种咖啡生产中普遍采用每亩种植222株以下的密度,单位面积干豆产量较低。八十年代初,潞江农场在1958年建立的2.4亩适当密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亩植400株左右的密度,获得了高产。近年来,国外一些咖啡植区进行小面积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亦获得了高产。在云南低海拔咖啡植区环境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究竟以何种种植密度为宜?我们于1981—1985年布置了小粒种咖啡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5.
以南瓜和胡萝卜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南瓜胡萝卜泥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瓜浆与胡萝卜浆体积比7:3,奶液量占南瓜浆和胡萝卜浆混合体积的30%,黄原胶作为稳定剂添加混合浆的0.4‰,可生产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色泽和口感俱佳的低糖、低脂保健蔬菜泥.其蔬菜泥的总糖量为3.6%,脂肪含量为0.5%,β-胡萝卜素含量为2.4mg/100g.  相似文献   
86.
以邵东玉竹芽为外植体,研究经不同杀菌剂,不同杀菌剂组合、不同处理时间对其灭菌的效果。筛选出适合玉竹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体系,为加快玉竹种苗快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升汞对玉竹外植体上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所以含有升汞的灭菌组合效果更佳。当2种杀菌剂复合使用时比单一杀菌剂的灭菌效果好。初次灭菌处理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0.1%升汞浸泡15min效果最佳,玉竹组培苗污染率为1.67%,成活率为96.67%。另外,在灭菌处理后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15min可有效加强除菌效果。初次灭菌处理用0.2%多菌灵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再用超声波处理15min,污染降为3.67%,成活率为95.00%,可作为不使用升汞灭菌的替代方案。外植体浸泡杀菌剂的时间在10~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87.
利用1981—2014年河南省118个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大豆生育期作物观测资料以及2000—2010年118个县大豆、豆类种植面积、耕地面积、灌溉面积资料,利用干旱等级指标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等方法,对河南省大豆干旱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河南省大豆干旱的高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大豆主要种植区域周口大部、商丘东部及新乡和濮阳西部地区;河南省大豆干旱暴露性最高主要分布在商丘永城,其次为豫西西部、豫东南部、豫西南东部及长垣;河南省大豆干旱抗灾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北部、东部及豫南部分地区,豫西、豫西南山区及新密、方城抗灾能力较差。河南省大豆干旱综合风险分布规律为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总的来说,除西部山区外大豆主要种植区周口大部、商丘东部、南阳东部、新乡长垣、濮阳范县局部的干旱风险较高,豫北、豫南大部和开封、漯河、驻马店、商丘局部地区的大豆干旱风险等级较低。大豆干旱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科技研发,切实做好大豆干旱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不同棉秆水平的日粮对育肥期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6月龄、体重为(43.08±5.93) kg的小尾寒羊,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以等能等氮原则配制试验日粮,其中CK1组不添加棉秆和棉籽粕,CK2组添加棉籽粕,20%组、30%组、40%组和50%组分别添加20%~50%的棉秆,试验期70 d。【结果】(1)瘤胃pH值CK1组比CK2组高6.25%,差异极显著(P<0.01);30%组和40%棉秆添加组分别比CK2组高5.48%和4.85%,差异显著(P<0.05)。(2)瘤胃NH3-N浓度40%棉秆添加组分别比CK1组和CK2组低40.44%(P<0.01)和39.40%(P<0.05);30%组比CK1组低26.89%,差异显著(P<0.05)。(3)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丙酸比例CK2组分别比20%组、30%组和40%棉秆添加组低34.58%、31.69%和35.69%,差异均极显著(P<0.01);异丁酸浓度CK1组分别比2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195.31%、243.64%和220.34%,差异均极显著(P<0.01),CK1组分别比CK2组和30%组高166.19%和182.09%,差异显著(P<0.05);异戊酸浓度CK1组分别比CK2组、2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116.45%、101.18%、151.47%和119.23%,差异均极显著(P<0.01),CK1组比30%组高71.00%,差异显著(P<0.05);戊酸浓度CK1组比40%棉秆添加组高178.05%,差异显著(P<0.05)。(4)日粮添加不同棉秆水平对绵羊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心脏和睾丸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重20%组比40%棉秆添加组高28.37%,差异显著(P<0.05);脾脏重20%组均比CK2组、3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50.00%,差异显著(P<0.05);肺重40%棉秆添加组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肾脏重CK2组比20%棉秆添加组低42.85%,差异极显著(P<0.01),CK2组分别比40%和50%棉秆添加组低22.22%和25.00%,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育肥期绵羊日粮中添加棉花秸秆,以20%的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89.
谈兵  龙兵  宋成舜  李聪秀  柯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53-15455,15458
以高原城市——西宁市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西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9 ~2008年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度由0.259 7增加到0.775 0,年平均增长率为12.90%,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经历了粗放利用、基本集约利用和较为集约利用3个阶段;社会发展是影响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对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0.
水杨酸浸种对抗虫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抗虫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不同时间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2 mmol/L)SA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大于0.2 mmol/L SA处理对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高浓度(>1.0 mmol/L)SA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呈抑制作用;在同一SA浓度下,浸种时间为24 h较48 h发芽率高。研究认为水杨酸浸种对棉花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0.2 mmol/L SA浸种24 h对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