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疆吐鲁番兴渔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原吐鲁番水产良种场)每年4~5月间利用吐鲁番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进行鱼苗早繁,销售到全疆各地。6月以后池塘基本都空了下来,以往主要养建鲤鱼种和一些商品鱼:2004年以后开始养罗非鱼、尘石斑、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水产品种:我们先后尝试从广东、海南、青岛的五个地方引进了罗非鱼苗,也先后用了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来喂养,养殖效果均不太理想,养殖六个月商品率均在70~80%(500克以上)。  相似文献   
82.
本文叙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柱分离测定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18.7%水分散粒剂中的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0.026;变异系数分别为0.45%、0.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99.9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7、0.9986。  相似文献   
83.
化学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重要的、有效的手段。科学合理使用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减轻损失,但使用不当既不能有效控制病害,又会造成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杀菌剂的用量也不断增大,但在杀菌剂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不能对症施药,用药时期不合理,农药使用方法不得当等于降低了杀菌剂的防病效果,以致得不偿失,不但增加了投入,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科学合理使用杀菌剂,应从病害种类、特点、药剂选择以及使用方法等诸方面加以考虑,方能达到防治病害控制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粮饲兼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与密度对饲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因收获期而异,但均以氮的作用居于首位。获得较高植株干草产量的适宜收获时期为乳熟末期至完熟期。以密度、施氮量、施磷量3项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干草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呼和浩特地区饲用玉米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产量频数寻优,定量化地提出了粮饲兼用玉米实现高产的栽培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可作为指导呼和浩特地区饲用玉米生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除草剂在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燕麦田间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取样方法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种群和分布进行调查,并选用7种除草剂进行防除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发生较为严重,且以阔叶杂草为主.播前喷施灭生性除草剂,以2 250mL/hm2草苷膦处理防治效果较好;苗期茎叶喷施30g/hm2巨星和1 125mL/hm2 2,4-D丁酯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超过了80%和90%,较其他处理效果明显,且产量增幅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86.
本文针对内蒙古旱作农田水蚀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燕麦大田种植下,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留高茬覆盖以及留高茬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要明显高于常规耕作,留低茬覆盖的土壤酶活性也高于常规耕作,其原因是连续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留低茬与常规耕作酶活性的差异不很显著;土壤酶活性与产量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轮作条件下免耕对黄土高原旱作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免耕轮作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入渗时空特征的影响,2005-2010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了3种轮作模式(燕麦-大豆-玉米,大豆-玉米-燕麦,玉米-燕麦-大豆)下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特别是两者的叠加效应能明显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其中免耕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善作用最好。当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较高(低)时,土壤水分初始入渗率较低(高),而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与质量含水率呈相同变化趋势,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整体呈降低趋势。轮作2个周期后NL、NH、NLS和NHS分别较T,土壤初始入渗率降低了18.60%、24.93%、27.31%和29.95%,土壤稳定入渗率提高了22.22%、34.61%、82.05%和104.70%。可见免耕轮作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相似文献   
88.
<正> 苏联标准23168-1978和23168-1985规定了颗粒饲料密度和颗粒形成率的测定方法,现介绍如下。一、颗粒饲料密度的测定颗粒饲料密度的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玻璃管2  相似文献   
89.

传统耕翻使农田土壤水分散失并加剧其退化趋势;免耕留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性质.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留茬高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旨在选择适宜留茬高度和配套耕作措施。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研究了燕麦高茬(GC)、低茬(DC)和传统(CT)3种耕作方式对燕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降低,GC和DC较CT土壤温度分别降低了8%、7%。GC和DC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GC最大,较CT提高了24.6%。GC和DC均能明显提高燕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呼吸速率,且GC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达32.71%。GC土壤有机碳显著于CT。燕麦产量表现为:GC>DC>CT,且GC和DC比CT显著提高了40%和25%。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对免耕留茬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免耕留茬对农田土壤退化程度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武川县上秃亥乡研究了燕麦高茬(GC)、低茬(DC)和传统(CT)3种耕作方式对燕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C和DC能够降低土壤温度,且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GC和DC较CT分别降低了8.00%和7.00%;GC和DC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GC最大,较CT提高了24.60%;GC和DC均能明显提高燕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呼吸速率,且GC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达32.71%。GC土壤有机碳显著于CT。燕麦产量表现为GC>DC>CT,且GC和DC比CT显著提高了40.00%和25.00%。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