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3个品(系)平欧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C.avellana)为试材,研究了重剪、轻剪、自然生长3种修剪措施对平欧杂交榛植株繁殖苗木的数量、基径、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处理都可以提高平欧杂交榛的苗木繁殖数量;重剪处理虽然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繁苗数量,但繁殖的苗木基径明显小于轻剪处理,繁殖的苗木高度也显著低于自然生长的植株;不同品(系)的平欧杂交榛植株繁育情况也有差异,82-11繁育数量明显高于84-226和84-254。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91.8%和104.2%,为黑林-1杨的105.9%和120.6%,为小美旱杨的112.5%和195.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间种薏苡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材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用途,就基在阜新地区农田防护林中的栽培方法俾了详细阐述,为阜新地区农田防护林乃至人工幼林混农林业立体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及更新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章古台沙区特点 ,对樟子松固沙林更新改造划分为 5种林分模式 :(1)抚育间伐林分 ;(2 )疏林草地林分 ;(3)绿伞林 ;(4)带块状皆伐 ;(5 )母树林和种子园。更新改造方法有 5种 :(1)彰武小钻杨用材林 ;(2 )樟、油、赤、班克松、彰武松针针混交林 ;(3)五角枫、暴马丁香、新疆杨、锦鸡儿景观林 ;(4)樟子松、胡枝子、怀槐等带状乔灌混交林 ;(5 )樟、油、赤、云杉、糖槭、柞树等不规则针阔混交林。文中对更新改造技术措施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章古台地区引栽平欧杂种榛过程中出现的金龟子严重危害进行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化学防治、无公害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喷施乐斯本乳油防效可达98.3%,但对益虫和天敌均有毒杀效果,故化学防治方法应慎用;无公害防治通过对灯光诱杀和糖醋酒液2种方法的比较,考虑防虫效果及投入成本等多因素,认为高效宽谱诱虫灯不失为一种控制金龟子虫口密度的有效手段;生物防治将在未来害虫防治技术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蓖麻杀虫效果的观察和记录,证实了蓖麻对金龟子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7.
章古台沙地造林树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栽培试验分析,选择出适宜章固台沙地造林应用的乡土树种刺榆(Hemiptelea davidii)、小叶朴(Celtes Bengeana)、黑桦(Betulasp.),外来树种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和新疆大叶榆(Ulmus laevis)等造林树种。乡土树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没有出现任何干枯死亡现象,表现稳定。刺榆的生长量超过大果榆和家榆,小叶朴和桦树也表现出适应性强的特性。引种的外来树种,铅笔柏和新疆大叶榆,虽然在前2~3年发生枯梢现象,但总生长量已超过或接近对照树种,可以在营造混交林中应用。刺榆和铅笔柏选出了不同形态类型,经过不断选择,选育出具有不同形态的树木,可以在不同目的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与比较分析,认为在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是可行的。天然更新方式有3种,即林下更新、林隙更新和林缘更新。天然更新幼树在空间上呈带状、群团状分布;更新幼树年龄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降水量大的2004、2005、2008年更新幼树相对较多;更新幼树密度为20 300~100 000株.hm-2。赤松林缘天然更新幼树长势要好于林隙,林隙要好于林下。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9.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 921株/hm2。在7块固沙林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树木13种,385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赤松,为43%,分布最多的也是榆树,为2 980株/hm2。天然更新的幼树多出现在沙地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东北坡,而且有落沙层;同时还需要在5~6月降水比较多,年降水量比较高的年份发生。  相似文献   
20.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构建多样性及景观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多样性构建的目的是确保防护效益的持续稳定发挥。文中在各树种不同配置方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区构建多样性、稳定性农防林的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营建针叶常绿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在防护效果和观赏价值上皆优于纯阔叶林带。针对风沙区农防林单纯林带比例大、空间分布欠合理等问题,提出景观补救方法;引入新“斑块”扩大混交比例,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种类,采取人工抚育、修技等措施创造适宜的观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