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针对云南省玉溪市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白霉病病害开展调查,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集病害样地土壤样品开展真菌群落结构研究,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羊肚菌栽培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本次玉溪市羊肚菌白霉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和栽培管理不规范。高温高湿环境下,羊肚菌子实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土壤中的镰刀菌大量繁殖感染子实体,病害快速蔓延导致绝收。  相似文献   
82.
采用GGE双标图法对2008~2009年黑龙江省5个试验地点的9个大豆品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嫩00-2111属于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平均产量2 508.1 kg·km-1;庆农05-1071和庆农05-1028在大庆试点表现较好,其产量分别是3 513.8和3 434.8 kg·km-2,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云南陆良县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以期为云南平菇栽培管理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陆良县平菇栽培过程中菌包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病害症状,也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基于rDNA序列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引起菌棒感染的病原菌有平菇木霉(Tr...  相似文献   
84.
脱落酸、多胺和乙烯是三种逆境激素,本文就这三种激素在逆境中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简要的综述,为化控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奶牛乳房炎就是奶牛的乳腺发生炎症,是发生在奶牛身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多发于产犊后一个月,干奶后一星期及炎热潮湿的夏季。奶牛发病后出现产奶量下降,牛奶废弃,奶牛过早淘汰以及兽医治疗费用过高等情况,给奶牛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且治愈困难,养殖中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做好日常管理,预防和治疗等工作,从根本上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6.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新品种"中菌金球盖1号",是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双龙乡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大球盖菇栽培基地发现的金黄色大球盖菇变异子实体,通过选育分离获得纯菌株,经过初筛、复筛、中间试验和示范栽培,选育出性状稳定、稳产、高产菌株.示范栽培平均产量6.2 kg·m-2,成熟子实体...  相似文献   
87.
2008年2月1日,尖扎县坎布拉镇拉军村的绵羊,开始陆续患病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绵羊患病死亡原因为绵羊痘与坏死杆菌混合感染,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8.
李建英  张婉如 《食用菌》1996,18(2):11-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金针菇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此我们从1993年开始用农副产品进行塑料袋栽培金针菇试验,先后采用金针菇、金针92和黄金针三个品种。为了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本省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我们于1994年1月进行了三个金针菇品种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氮源,以常规PDA液体培养基为对照,使用6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对白肉灵芝液体菌种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Y3配方(麦麸2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 g)和Y5配方(马铃薯200 g,麦芽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 g)培养的菌液中菌球均匀且数量多,菌球不易自溶,培养周期短。  相似文献   
90.
微生物发酵可提高醋糟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醋糟是酿醋工业的副产品,由于粗纤维含量高,饲喂家畜消化利用率很低。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醋糟进行碱化和微生物发酵处理,达到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目的。1 碱化和微生物处理醋糟方法 新鲜醋糟由太谷县醋厂提供,菌种由纤维分解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和酵母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提供)混合培养制成生产种。将新鲜醋糟平摊于清洁水泥地面上曝晒48~72h,风干后备用。将1%的尿素和2%熟石灰溶于水中,待其溶解后,均匀地喷洒于醋糟上(醋糟与水的比例为1:1),边喷洒边搅拌,直到拌匀为止。然后将拌匀的原料置于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平摊在水泥地面上,厚度为10~15cm,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在薄膜四周用木棒或砖块压好,室温下碱化7天。醋糟碱化好后,喷洒低浓度石灰水调节含水量和pH值,使含水量达到65%,pH值调至7左右,然后接入10%的混合菌种,充分搅拌后,把料摊成12~16cm厚(料的厚度可根据气温的高低而灵活掌握),在20~30℃温度下发酵7~10天,阴干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