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我国云南西部发现的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为了揭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组成、其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关系及沼泽型水牛对该水牛的基因渗入等重要遗传背景信息,本研究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141份槟榔江水牛样品和对照群体24份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样品、41份沼泽型水牛(滇东南水牛)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群体中共检测到253个等位基因,其中,54个为3个群体所共享的等位基因,58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73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滇东南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其余68个等位基因为该群体所独有.槟榔江水牛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表观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群体,分别为8.433 3、0.640 5、0.600 9和0.594 7.该水牛群体近交系数FIS值为0.061 9.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的DA遗传距离为最小(0.114 4),在NJ树上聚为一支;而滇东南水牛与槟榔江水牛和摩拉水牛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分别为0.382 9和0.555 3),其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槟榔江水牛遗传组分为河流型与沼泽型2种类型水牛混合的模式(当K=2时),整个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存在沼泽型水牛的遗传渗入(群体中沼泽型水牛遗传组分为0.067 2).结果揭示,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杂合子缺乏,且存在一定沼泽型水牛的基因渗入.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基于适合度的随机交配群体完全连锁的淘汰机理及平衡模型。[方法]用差分方程组建立具有2对完全连锁基因随机交配群体4种配子在不同适合度下频率逐代演变的数学模型,研究它的淘汰机理及遗传平衡状态。[结果]该群体不像Hardy-Weinberg平衡那样经一代就达到平衡。找到该群体达到平衡的一个充要条件,获得在测出10种基因型的适合度后,用线性方程组计算平衡状态4种配子的频率及群体适合度的方法。[结论]对目前学术界进行的连锁不平衡研究、选择牵连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得到水牛β-LG基因第3,4外显子及其旁侧序列后,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对属于10个群体的224头水牛该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又从中随机抽取属于9个群体的69头水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了其第3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河流型水牛和沼泽型水牛β-LG基因的第3外显子均为74 bp;它们的第4外显子均为111 bp;在所研究群体中,两类水牛第3,4外显子序列完全相同,并未发现具有多态现象。与牛科物种同源序列比较显示:水牛β-LG基因3,4外显子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相应于普通牛的B等位基因。由于产奶量有明显差异的河流型水牛与沼泽型水牛的β-LG基因第3,4外显子序列间无差异,提示它们对水牛产奶量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4.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问题主要有冷害、病害、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越区种植及缺少直播试验等,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建议生产中种植耐冷性、抗病性强品种,提高农民栽培技术水平,对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积温重新进行评估,增加抗稻瘟病性和耐冷性鉴定项目,并进行黑龙江省各水稻种植区主要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普查;增加直播成苗率试验,对于有严重生产风险的品系品种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85.
 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对刺激动物卵泡发育和促进精子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牛科物种FSH基因的群体遗传特征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针对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采用PCR SSCP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353头水牛(来自11个水牛群体)、30头牦牛和30头大额牛样品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普通牛、山羊和绵羊等物种同源序列进行了群体遗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FSHβ基因外显子1中,水牛中发现1个核苷酸替换和1个缺失,即c-49A>G和c-31delG;其中,SNP49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中均存在,等位基因c-49A为优势等位基因,而c-31delG只存在于沼泽型水牛中,且为杂合状态,基因频率为0.077。在牦牛外显子1中检测到c-37G>A和c-12T>C替换,且为连锁遗传的,而在大额牛外显子1中未检测到SNP位点。在FSHβ基因外显子2中,水牛中发现c132G>A替换,该位点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均存在,但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类水牛间不一致。在牦牛外显子2中检测到c9C>T和c21C>T替换,该替换也存在于普通牛中;大额牛外显子2为单态,未见SNP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一些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的SNP位点均为同义替换,揭示了其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在牛科物种中,山羊和绵羊FSHβ基因第36位密码子编码氨基酸与其他物种不同,可作为区分它们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6.
寒地稻米品质现状及改良目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黑龙江省具备优质稻米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育种目标主要以高产、抗逆为主,忽视了对稻米品质的改良。对寒地33个主要推广品种及优质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寒地稻米具有中等偏低的直链淀粉含量、中软的较稠度,但仍存在着垩白粒率较高、垩白度大、整精米率不高等缺点。本文根据寒地稻米品质现状,提出了寒地稻米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7.
针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采访模式中采访馆员的专业知识不全面和采选文献载体的多元化与学科多样性的矛盾,重点探讨了学科馆员参与文献采访工作的岗位设置、操作模式,并对学科馆员参与文献采访工作制度化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8.
 分别设计位于CSN3 5个外显子旁侧引物,采用DNA测序法对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CSN3编码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10个水牛群体共106个样本CSN3第4外显子序列进行了变异检测。结果表明,两类水牛CSN3编码区由848个核苷酸组成,包括ORF序列573 bp、5′-UTR序列69 bp和3′-UTR序列206 bp。在水牛CSN3第4外显子中共检测到4个SNP,其中c.445G>A,c.467C>T和c.516A>C为异义替换,导致相应的κ-CN成熟肽中氨基酸发生p.Val128Ile、p.Thr135Ile和p.Glu151Asp改变,c.467C>T和c.516A>C替换可能对κ-CN功能产生了影响。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在河流型水牛中,等位基因c.445G、c.467C、c.471C和c.516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沼泽型水牛中,仅c.445G、c.467C和c.471C为优势等位基因,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差异主要体现在SNP516位点的群体遗传组成上。  相似文献   
89.
铁是水稻花培培养基的重要成分.通过对7份寒地早粳组合F1(或品系)花药在不同Fe2 含量培养基上离体培养,发现培养基中的Fe2 的含量对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在N6培养基中将Fc2 提高到32~40mg/kg诱导率最大,高于N6培养基(Fe2 含量为5.6mg/kg)1.4倍以上.在此以内随着Fe2 含量的增加诱导率增加,大于此含量诱导率降低,呈单峰曲线分布.分化培养基中Fe2 含量增加到40mg/kg分化率显著降低.但在32~40mg/kgFe2 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培养基上的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85.7%材料可使绿苗生产率提高到7.8%左右.因此适当提高诱导培养基中Fe2 含量可提高寒地早粳的花培效率.  相似文献   
90.
随机交配群体隐性致死纯合基因型出现的平方Logistic模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从玉米的随机交配特点出发,借助数学理论分析杂种优势和白化苗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型出现的平方Logistic模型。该模型显示,杂种优势能确定群体的遗传结构及比例;认为突变产生的致死基因a,只要Aa存在杂种优势,aa在各代玉米苗期的比例呈现一个类似Logistic曲线的增长过程,直至平衡。aa在平衡状态的比例由AA与Aa的适合度之比决定。杂种优势能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得以长久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