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开花期叶面喷施赤霉素对小黑麦旗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赤霉素在小黑麦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选用小黑麦东农8809和东农95-6654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赤霉素对小黑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赤霉素后,小黑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提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增强,旗叶电子传递活性(Fm)、PSⅡ原初转换效率(Fm/Fv)、光化学淬灭(qP)提高,非光化学淬灭(qN)减少,光合功能增强,千粒重及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开花期喷施赤霉素浓度为20mg.L-1时增产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42.
小黑麦籽粒不饱满是制约其应用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试验以小黑麦东农8809和东农95-6654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赤霉素(GA3)作用下小黑麦籽粒干物质、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变化,并探讨开花期喷洒外源赤霉素对小黑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适量赤霉素处理能提高小黑麦籽粒灌浆速率,加速籽粒灌浆进程,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运转,进而提高粒重及产量。20 mg·L-1赤霉素喷施调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3.
生物质炭对集约化菜地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试验评价了生物质炭对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长期效应。 【方法】 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集约化种植菜地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 (CK)、单施氮肥处理 (N)、施用氮肥 + 新生物质炭 (NCF,CF在2016年6月施用) 以及施用氮肥 + 4年陈化生物质炭 (NCA,CA在 2012 年6月施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连续种植4季蔬菜,分别为小青菜、空心菜、苋菜、菠菜,并伴有休耕期。每季蔬菜施氮量均为N 240 kg/hm2,其中空心菜收获三茬,在第一茬收获后按照N 240 kg/hm2 追肥一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浓度。 【结果】 观测期内各处理菜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和第三季,其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为0.038~0.131 kg/t和0.107~0.482 kg/t,而第一季和第四季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是0.033~0.209 kg/t和0.007~0.070 kg/t。土壤温度和矿质氮变化未显著影响土壤N2O排放通量;整个观测期内土壤充水孔隙度 (WFPS) 介于37%~93%之间,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影响 (P < 0.01) 土壤N 2O排放通量。与N处理相比,整个轮作周期内NCF和NCA处理N2O周年累积排放量和周年排放系数均显著降低,两个施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CF处理N2O周年累积排放量和周年排放系数降幅分别为35.6%和46.2%,NCA处理降幅分别达38.8%和49.9%。与N处理相比,NCF和NCA处理均增加了集约化菜地蔬菜产量,增幅分别为4.6%和17.9%,NCA处理达到显著水平,两个施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NCF和NCA处理分别显著降低单位产量N2O排放量49.8%和41.3% (P < 0.01)。 【结论】 在集约化菜地土壤中经4年陈化后的生物质炭仍然具有较强的减排和增产能力。与新施入的生物质炭相比,施用4年后的生物质炭增产效果更显著;施用生物质炭对集约化蔬菜生态系统减排和改善作物生产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鲜苎麻叶中总酚酸的提取分离工艺,以惰性气体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提取鲜苎麻叶中的总酚酸,以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惰性气体保护提取分离苎麻叶中总酚酸工艺的适宜条件为,采用闪蒸提取器提取,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Imin,碱液浓度1.0mol·L^-1,料液比1:8,提取液调...  相似文献   
45.
壳聚糖和明胶来源于天然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是两者的抑菌性能较差,因而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为提高壳聚糖/明胶复合膜的抑菌性,本研究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材料并添加纳米氧化锌为抗菌材料,以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探讨了纳米氧化锌含量对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抑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膜中纳米氧化锌含量为0.5%时复合膜抑菌性能最佳,此时其水溶性为17.3%、吸水率为100.0%、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为8.0%、水蒸气透过率为94.72 g·m-2·h-1、透湿系数为2.44×10-12 g·cm-1·s-1·Pa-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8±0.1) mm和(25.7±0.1) m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在食品保鲜膜,特别是水果保鲜液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讨东北肉用细毛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更好地服务于东北肉羊的选种、选育和羊肉生产工作,试验将35只健康、体重相近的4.0~4.5月龄东北肉用细毛羊公羔随机分为A、B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和60∶40的日粮,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精粗比70∶30组合日粮效果显著优于60∶40组合;精粗比70∶30组合增重效果较好,产肉量高;东北肉用细毛羊羔羊肉的蛋白含量较高,含17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7.
为解决鲜食葡萄采摘、收集和运输过程中的损伤问题,设计了鲜食葡萄袋中袋包装装置,采摘作业时与机械臂协同工作,通过袋中袋包装避免损伤,包装完成后葡萄可直接落入收集筐,提高鲜食葡萄机械采收效率。首先,基于葡萄表面硬度、质量损失率、表面破裂指数和穿刺破裂力等损伤指标,确定袋中袋包装装置最佳充气气压为4kPa,通过撑袋过程袋中袋受力分析与袋口形状分析,确定吸盘直径、撑袋距离和同侧吸盘距离为30、125、95mm;然后,建立葡萄果实图像大小与充气时间关系模型,自动调节充气时间,保证不同大小的葡萄在充气包装完毕后都能达到最优的保护效果。最后,以巨峰葡萄为试验对象,试验结果表明无损收集成功率为95%,平均包装时长为28.4s,最大气压偏差为0.2kPa,平均气压偏差率为1.1%,平均损伤破裂率为1.5%,平均脱粒率为0.2%,包装效率为126串/h。袋中袋包装装置作业性能稳定,鲜食葡萄无损包装成功率高,避免了损伤,确保了新鲜度,提高了采摘收集效率。  相似文献   
48.
冬季气温低,天气冷,日照短,青草缺,家兔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养兔经济效益.本文旨在根据家兔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和冬季气候,谈谈家兔冬季饲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1 防寒保暖 兔的正常体温是38.5~39.5℃,适合于兔生长和繁殖的温度为15~25℃,冬天的气温较低,因此,防寒保温是冬季饲养管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9.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地理—生态过渡带,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经济和农业区划界线。在当前秦岭气候增暖背景下,再识别气候分界指标时空变化规律,对科学进行自然区划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明确这一气候特征,基于秦岭山地1970—2020年126个气象站点降水、气温观测资料,选取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指标,采用薄盘样条插值、趋势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择秦岭太白山、伏牛山剖面探讨气候分界指标高度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薄盘样条插值可获得精度较高的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序列,相关系数为0.712~0.919; 误差分析表明,7月均温插值较观测值偏差为2~3℃,得到秦岭山地7月均温校正系数为0.893,经校正插值结果显著改善(误差缩小3~6倍);(2)时空趋势上,近51 a秦岭山地东部“暖干化”、西部“暖湿化”,秦岭北部、西部增暖显著(p<0.05);(3)年降水量800 mm高度变化呈“东西反向”,1月0℃和7月25℃高度变化呈“东西同向”,西部平均速率大于东部,如年降水量800 mm高度(西部:-166 m/10 a,东部:49 m/10 a)和1月0℃高度(西部:70 m/10 a,东部:37 m/10 a);(4)1970—2020年秦岭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沿山地呈上升或下降变化,但在2010s(2010—2019年)时段,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北坡为800~1 400 m、南坡为800~1 300 m均未越过秦岭主脊,秦岭山地气候分界作用仍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采用醇提法探索花生壳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花生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溶液浓度8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h、料液比1 g∶20 m L,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验证试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下花生壳总黄酮得率为0.618%;抑菌试验表明,花生壳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效果远优于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