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144篇
  159篇
综合类   1241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576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连续多年鉴定了21份普通野生稻(从染色体组)DNA导入后代株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筛选出3个稳定抗病的后代株系2005 D3-60、2005 D3-136和2005 D3-112,以其与感病地方品种白皮稻的杂交F1代和F2代为材料,初步分析了导入后代对稻瘟病菌系01-13-1的抗性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组合的F1代对01-13-1菌系全部表现抗病,说明其抗病性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2005 D 3-60/白皮稻和2005 D 3-136/白皮稻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9:7,说明对01-13-1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基因存在互补作用,而05 D 3-112/白皮稻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27:37,说明其抗病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亦存在互补作用;3个组合正反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1代分离比例相同,说明导入系中抗稻瘟病性状属细胞核遗传.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晋东南黄土区采煤沉陷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8年施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数量、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化肥(NPK)、低量有机肥化肥配施(LOF)和高量有机肥化肥配施(HOF)。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 0. 25 mm的大团聚体数量,HOF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比例,其中对2~1 mm和0. 50~0. 25 mm团聚体影响最大。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D),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HOF与LOF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NPK对复垦土壤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无显著影响。 0. 25 mm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0. 25 mm的微团聚体,大团聚体富集较多的有机碳,HOF显著增加了2~1 mm和5~2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大团聚体数量(R0. 25)、MWD、GMD与 0. 25 mm的各粒径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OC与R0. 25、MWD、G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上,高量有机肥化肥配施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正粮食安全作为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受到粮食监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伴随着仓储业务管理向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国家粮食局和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相继提出了《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指南》和智能化粮库的建设构想[1]。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仓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粮库日常管理中,以提高粮库仓储管理水平、满足库区安全管理需求。粮库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及  相似文献   
104.
以沙生木地肤种子为材料,置于不同变温,不同NaCl和PEG-6000浓度下进行萌发试验,探讨温度、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生木地肤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15℃,发芽率为(92±3.27)%,但与20℃/10℃和15℃/5℃下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过高温或过低温周期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NaC1溶液(≤0.2 mol/L)对种子的初始发芽率和最终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高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逐渐推后,NaC1浓度>1.0 mol/L,种子仍能萌发,但幼苗生长基本停止;PEG胁迫下,沙生木地肤种子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渗透势≥-1.0 MPa下,PEG胁迫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渗透势降低到-1.6 MPa时,发芽率仍高于40%,萌发幼苗仍能缓慢生长.  相似文献   
105.
孙辉  李华  杜咏梅 《种子科技》2012,30(6):40-41
在蔬菜生产中,生产者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蔬菜品种的选择。目前,市场对蔬菜的需求正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生产者要科学的选择品种,依靠科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才能增强蔬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蔬菜种子的新陈与蔬菜的产量、质量密不可分,菜农在种植蔬菜时应特别注意蔬菜种子的新陈。因为蔬菜种子有年限的要求,有的蔬菜种子必须用新种子,有的则以陈种子为好。在购种时,可采用眼看、挤压、牙咬、尝味等方法判断蔬菜种子的新陈。新种子一般表皮光滑、有光泽,鼻闻有其植物本身固有的味道;陈种子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索适宜武陵山区烟叶生产的最佳栽培行株距配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不同行株距搭配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烤烟光合特性及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宜的行株距配置能为烟株创造良好的烟田微生态环境;(2)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和行距0.12 m、株距0.60 m配置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行距0.11 m、株距0.40 m配置和行距0.11 m、株距0.50 m配置的胞间CO2浓度较高,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的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行距0.11 m、株距0.60 m配置的蒸汽压亏缺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从产量和产值上看,行距0.12 m、株距0.40 m配置表现较优,且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都较高。综合分析,武陵山区烟叶适宜的栽培行株距配置为行距0.12 m,株距0.40 m。  相似文献   
107.
(1)变速箱漏齿轮油此处漏油主要是变速箱轴与轴承、轴承与孔配合间隙过大所造成的。若孔过大时,可用加装轴套的方法修复;如变速轴与轴承配合间隙过大则应更换新件。(2)金属输油管破裂漏油可用砂纸把破裂部位打光,然后紧密地一匝一匝缠上金属丝(铜丝或铁丝),再用铜焊或锡焊  相似文献   
108.
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不同红色、白色酿酒品种所酿造的干红、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3个单品种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干红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分离出56、46、49和33个峰,鉴定出55、45、47和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为99.71%、99.84%、90.78%和98.97%.它们主要是脂肪羧酸、脂肪醇、芳香醇、低级脂肪酸、脂肪酮、杂环类(呋喃类、噻吩类)、醚类等.在干红、干白葡萄酒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差异较为显著,从而构成各类不同品种葡萄酒独特香气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9.
铁路行车组织作为铁路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铁路的顺利运行。基于此,文章从目前铁路行车组织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如何优化铁路行车组织的调度管理提出了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希望对我国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水貂饲喂环节劳动强度大、环境差,水貂饲喂机械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貂养殖轨道式双排自动饲喂车,该饲喂车主要包括控制系统、行走系统、输料饲喂系统、饲喂支撑架收展系统。详细分析了饲喂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研究了控制实现方法和动作过程,通过光电传感器与PLC准确控制所有电机的工作状态定位转换,实现饲喂电机工作参数的人机交互调整;设计了导向轮定轨结构,优化缩短了饲料输送管路;模仿人工饲喂时手与手臂的动作形式,设计了自动饲喂投食结构,并进行了机构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具体结构及运动参数;设计了饲喂车收展结构,并通过作业条件分析确定了结构参数。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自动饲喂车以0.6 m/s速度行进,以预设的200、400、600 g为投喂量,饲喂车实际投喂质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65~210 g、355~427 g、567~622 g,饲料堆放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6.53%、3.78%、2.74%,漏喂率均为0%,满足实际饲喂要求。该自动饲喂车提高了饲喂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增加了饲喂车载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