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对干燥贮藏后熟麻花秦艽种子透水性和粗提物活性的测定以及采用高锰酸钾、赤霉素、青霉素、硫酸、流水浸泡方法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了种子休眠机理和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硫酸和高锰酸钾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P<0.01),说明种皮机械障碍是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种子粗提物在浓度为0.02-0.2 g/mL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均对小麦、白菜和麻花秦艽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流水浸泡可以提高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率,表明种子内源抑制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另一因素。不同处理均打破了种子休眠,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其中1.5%高锰酸钾浸泡10 min光照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相比对照,1.5%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极显著提高106.9%。经1.5%高锰酸钾浸泡10 min的麻花秦艽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低于未处理,以浓度为0.02-0.04 g/mL时抑制显著,说明高锰酸钾可减弱麻花秦艽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活性。综上所述,麻花秦艽种子的休眠属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以孟滦林场柞树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Webu11分布以及负指数分布对该类型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通过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3个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树林分直径结构呈单峰山状分布,表明直径结构分布较不合理;林分小径阶较多时,负指数分布比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略...  相似文献   
23.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4.
李兵兵 《齐鲁渔业》2008,25(12):35-36
斑马鱼(zebra fish)SL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隶属鲤科、短担尼鱼属。斑马鱼的体型呈纺锤形,成鱼体长4—6cm。体侧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故得名斑马鱼。野生型的斑马鱼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红色斑马鱼全身为亮红色,体侧从头至尾分布数条浅粉色条纹,极具观赏性。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明显;  相似文献   
25.
对凤翔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从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固碳释氧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量化评价,旨在对凤翔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也可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李兵兵  赵富刚  申庚科  李校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78-1079,1251
根据实地调研得到的信息,研究了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组织所出现的新变化,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麻花秦艽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温度(4、20℃)下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规律和不同浓度赤霉素、硫酸、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在光照、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供试种子在4℃和20℃时吸水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在20℃的最大吸水速率是4℃的1.99倍,为23.90g/h.高浓度的硫酸(4、8mol/L)和双氧水(3%、5%)可抑制供试种子的萌发,而其他浓度处理均可打破供试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质量最佳条件为1.5%高锰酸钾处理10min,光照培养.在此条件下,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6.90%、521.43%、266.71%、709.66%(P<0.01).不同处理下供试种子萌发对光的响应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李兵兵  温志强 《北方园艺》2015,(24):114-117
以银耳杨梅霜病发病菌筒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杨梅霜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菌谱。结果表明:分离到3株病原菌Js-1T、Js-2、Js-3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相同,16SrDNA酶切带型完全一致,三者为重复菌株;回接试验证实Js-1T菌株为杨梅霜病的病原菌;对峙培养试验表明,Js-1T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抑制香灰菌和银耳菌丝的生长;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Js-1T菌株与链霉菌属菌株Streptomyces hebeiensis strain NBRC 101006T的同源性最高为97.62%。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证明Js-1T菌株属于链霉菌属。同时测定了Js-1T菌株的抗菌谱,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76cm,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6cm;对真菌核盘菌、有害疣孢霉菌、稻瘟菌、木霉、根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29、4.07、3.85、3.37、2.90cm。此外,对镰刀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天蓝一号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
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燕山山地的主要树种,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以河北木兰林管局境内1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立地条件相同密度分别为1800、2400和3000株/hm^2的3种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3种密度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1180.6、26724.6和31352.4kg/hm^2;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8.9%,草本层次之,占0.7%,灌木层最少,仅占0.4%;林木平均木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略微减少,密度由低到高其平均木生物量依次为11537.5、11077.3和10357.8g/株;各密度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W干〉W枝〉W根〉W叶〉W皮的分布规律;3种密度的林分生物量结构特征基本相同,3000株/hm^2的林分结构合理,更能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白桦天然次生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林木生长规律,是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资料,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主要林分因子生长进行模拟,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株数生长过程效果最好,Logistic方程拟合其蓄积量生长过程效果最好,对数方程拟合其胸径、树高生长过程效果最好,Richards方程拟合其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30cm,速生期前10a;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25m,速生期为前5a;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251m3,速生期前20a,数量成熟龄为38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