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25篇 | |
综合类 | 61篇 |
农作物 | 15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重金属在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自然种群体内的累积分布,以山西省代县水稻田中华稻蝗为研究对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华稻蝗不同组织部位的镉和铬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铬在中华稻蝗自然种群不同组织部位的富集量不同,且雌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镉在雌虫体内的富集顺序为中肠>后肠>前肠>翅>头>卵巢>足>体壁;在雄虫体内为中肠>前肠>后肠>足>头>体壁.镉在雌雄中华稻蝗消化道内均有较高的富集并以中肠的累积量最高,雌虫为6.7984 mg·kg-1,雄虫为3.347 7 mg·kg-1,且与其他组织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中华稻蝗雌虫各组织部位对铬的累积浓度依次为中肠>足>体壁>头>卵巢>前肠>翅>后肠,中华稻蝗雄虫体内铬浓度的分布依次为足>体壁>中肠>头>前肠>精巢>后肠.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雌雄中华稻蝗对重金属镉和铬的累积具有组织特异性,两种重金属在中华稻蝗体内的累积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2.
2020-2021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33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丝黑穗病鉴定。结果表明,4份材料冀资13W154、RA461、18-QTL-18和F2644表现高抗(HR),占鉴定总数的1.21%;5份材料55438-1、18-QTL-14、HA746、B6和T7308表现抗病(R),占鉴定总数的1.51%;冀资S225、F3814、18-HDY-25等61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鉴定总数的18.43%;B317、冀资S516、T5863等185份材料表现感病(S),占鉴定总数的55.89%;冀资H631、CNHS17013、55444-1等76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鉴定总数的22.96%。中抗(MR)以上材料黑龙江省14份、内蒙古自治区50份、河北省6份,分别占其本省鉴定数量的29.79%、23.15%、8.82%,来自河北的种质整体抗丝黑穗病水平低于黑龙江和内蒙古。 相似文献
103.
104.
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不同类型高产籼稻的根系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7个目前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导品种(组合)合美占、桂农占、玉香油占、粤晶丝苗2号、五优308、天优998、天优122为材料,在2010-2011年进行两年盆栽试验,分别考查分蘖盛期、抽穗期及成熟期的单株、单茎及单条不定根形态性状,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抽穗期的根系分枝特征,并计算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杂交籼稻组合各生育时期的单株根数、单株根长、单茎根长及单条根长均显著大于常规籼稻品种;单株和单茎的根体积与干重差异不明显;常规稻单条根质量则普遍高于杂交稻。(2)抽穗期不同级别根的表面积和体积均为不定根>粗分枝根>细分枝根,杂交稻不同级别根的总长度为粗分枝根>不定根>细分枝根,常规稻则为不定根>粗分枝根>细分枝根;杂交稻的分枝根总长度及粗分枝根和细分枝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都显著大于常规稻;常规稻的平均根直径则显著大于杂交稻。(3)杂交稻与常规稻根系特征的主要差异是单株根数和长度的差异,分蘖数和单条根长度的差异是两者根系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4)单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等12个根系性状分别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不定根数和分枝根总表面积分别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为水稻根系遗传改良和超高产育种及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硼(B)对藜麦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喷施硼肥盆栽试验。选用3个藜麦品种(晋藜1号、晋藜2号、晋藜3号),在拔节期进行叶面喷施0%(CK)、0.1%(B1)、0.2%(B2)、0.3%(B3)的硼酸溶液50 mL 2次。结果表明,相同生长期内,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藜麦叶片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逐渐升高。相同浓度条件下,随生长期延长,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灌浆期,3个藜麦品种SOD活性最高;硼浓度为0.3%时,与对照相比,3个藜麦品种叶片SOD活性分别降低21.24%、15.26%、10.33%。整体来看,3个藜麦品种叶片POD活性在抽穗期最高;硼浓度为0.3%时,与对照相比,3个藜麦品种叶片POD活性分别提高-3.99%、-5.21%、5.28%。3个藜麦品种叶片CAT活性在灌浆期最高;硼浓度为0.3%时,与对照相比,3个藜麦品种叶片CAT活性分别提高25.31%、26.19%、29.48%。说明施硼可以调节藜麦抗氧化酶水平,提高藜麦的抗逆性,缓解缺硼对藜麦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6.
107.
青贮饲料进口发酵剂中优势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工作是以进口青贮饲料发酵剂为研究对象,依据微生物学理论和微生物学检验等知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发酵剂中优势的菌株为木糖乳杆菌.从而证明木糖乳杆菌在国外青贮饲料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过量氮磷化肥投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了解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是降低地下水污染的基础。基于田间调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田间试验,分析褐土区氮磷的盈余状况,阐明该区农田土壤氮磷的盈余变化、淋溶特征;评价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褐土区关中平原过量施氮的土壤达到83%以上,大量土壤硝态氮已经迁移到100cm土层以下,15%的水井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超过10 mg·L~(-1)(WHO饮用水标准);80%耕层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已超过20mg·kg-1,富磷土壤已出现可溶性磷素向耕层以下迁移的现象。氮肥和磷肥的投入量、氮磷吸收量和土壤氮磷残留量之间存在着3个发展阶段:环境友好-资源高效阶段、环境低风险-资源低效阶段和环境有害-资源无效阶段。与当地常规水肥投入量相比,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减量、降低灌溉量、施用生物炭或秸秆还田都可以降低氮磷淋失量;其中化肥减量、降低灌溉可显著降低氮磷的淋失,其次是施用生物炭和秸秆。施用秸秆条件下,阻控硝态氮淋失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提高、土壤硝化势降低或反硝化势升高有关。此外,需要关注褐土区粮果复合系统中土壤氮磷淋溶的环境效应、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溯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重金属镉、铜在东亚飞蝗自然种群体内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镉与铜在重要农业害虫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体内的分布规律,以山西省临猗县黄河滩散居型东亚飞蝗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活体东亚飞蝗不同部位镉与铜累积量.结果显示,镉与铜在不同性别东亚飞蝗不同部位的富集状况不同.镉在雄性东亚飞蝗体内的富集顺序为精巢>腹部>消化道>头>后足>胸部,在雌性东亚飞蝗体内的富集顺序为卵巢>消化道>腹部>后足>头>胸部;铜在雄性东亚飞蝗体内的富集顺序为腹部>精巢>消化道>头>后足>胸部,在雌性东亚飞蝗体内的富集顺序为腹部>卵巢>消化道>头>胸部>后足.镉与铜在东亚飞蝗不同部位的富集差异极显著(P<0.001);由T-test可知,镉在雌、雄东亚飞蝗头、胸、腹、消化道的浓度差异极显著(P<0.05),而在后足与精巢(卵巢)的富集差异不显著(P>0.05);铜在雌、雄东亚飞蝗头、腹、后足的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胸、消化道与精巢(卵巢)的富集差异不显著(P>0.05).除精巢外,镉在雄性东亚飞蝗各部位的浓度均大于雌性,铜在雄性东亚飞蝗各部位的累积量均大于雌性.实验结果表明,雌、雄东亚飞蝗对镉、铜的富集不同,这是由镉、铜的化学性质与雌、雄东亚飞蝗生理条件不同所决定的,因此建议以东亚飞蝗为环境指示生物间接反映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