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发展国有林业和国有林区改革是中国林业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经之路,也是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及生态建设转型背景下寻求林区社会福利即民生福祉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文中通过构建国有林业改革与国有林区社会福利变迁的时间框架,以国有林业体制机制重大调整作为林区福利变迁的研究视角,提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林区处于剩余型福利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8年处于采伐限额下的工业成就型福利阶段,1998-2014年处于生态建设转型中的制度型福利阶段,2014年至今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下从制度型福利向发展型福利转变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林区不同福利类型的基本布局和给付特征。伴随国有林区改革深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林区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包容性并存的发展型福利给付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既是衡量一个产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视角,文中以油茶产业为切入点,对近年来我国油茶生产和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借助区位商工具方法对2010—2020年我国油茶主产区15个省(区、市)的油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我国油茶产业整体集聚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一定持续性特征,多年来均处于大于1的水平;但产业集聚发展的扩散效应呈下降态势,产业专业化发展和集聚发展动力不足,油茶产业呈“大集中、小分散”的典型特征,油茶产业集聚发展状况存在十分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油茶产业集聚水平提高的4点建议:1)政企联合,加大对于油茶产业的投资力度;2)创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3)打造特有的油茶食用油生产技术;4)继续探索具有突出特色和优异性能的油茶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评估对推进林业碳汇发展和森林增汇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减排量核算模型和B-S期权定价理论,构建碳汇造林项目期权定价模型,并以2009-2029年黑龙江省十八站落叶松碳汇造林项目为例,对项目期权价值进行动态评估与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下,该项目期权价值和单位面积期权价值分别为1545.122万元和4616元/hm2;开发成本、签发成本、贴现率对项目期权价值存在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而碳汇价格对项目期权价值存在正向影响;运用B-S期权定价法核算碳汇项目价值既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又可以将价值变动概率和无风险收益率的影响量化,相较传统方法而言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在国有林业经济领域应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深刻实践,而转型期间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则是资源型经济“改革之殇”的具体体现,具有政策性、周期性和阶段性、广泛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经济转型中的福利损失包括传统森工企业承受的生存困境及不断弱化的企业贡献力(经济贡献力、资源管护力、生态服务力)、林业职工生计的每况愈下、林区福利体系的碎裂化及其应对国家生态战略需求的妥协性和政策依赖性、国有林区社会认同危机以及国有森工企业的群体价值威胁等。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加深认识,以包容性增长理念统筹兼顾经济转型与社会福利建设,才能在分别实现以产业多元化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以供给与保障多元化减小社会福利损失的前提下确保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林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既是一项重要资产,也是发展生产的重要资本。林业实践是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主要措施之一也已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文中介绍非洲、东南亚和亚马孙雨林等地区长期以来依靠林业消除区域性贫困的具体实践,并对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有效协调及合理分配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的有效利用;指出林业消除区域性贫困的过程具有差异性、长期性和挑战性等突出特征,且仍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收入与福利分配不均等现实挑战;提出对中国推进消除区域性贫困林业实践的启示,包括持续创新森林资源严格约束下的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模式、持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民生林业实践模式以及持续探索和创新森林生态补偿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3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库兹涅茨系数等指标对林区经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森工林区间经济差异性较大,吉林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龙江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排第二位,且经济平稳性最好;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但经济规模进步明显,经济发展处于稳步提升期;内蒙古森工经济发展状况排在其他3个森工林区之后,经济发展效率较差。22000—2010年,林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特征明显,2010年后不均衡性缩小并趋于稳定。3低工资职工人口的相对变化和高工资职工收入的相对变化对林区经济不均衡具有显著影响;2010年之前,前者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后,后者发挥主导作用。4林区人力资源生产效率低下。5基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缩小经济不均衡、加快推进林业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之间如何保持高效协同状态是我国加快推进全要素融合、地区一体化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文中围绕多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梳理分析了学界展开的相关研究,阐述不同系统维度下的核心研究内容,介绍多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的技术手段(包括测度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及结果分类和评价标准),概述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持续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和区域发展活力是新时期有效支撑我国国有林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确保林区社会稳定、改善居民生计、推进生态建设以及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基于2006-2017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重点森工林业局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探究了要素投入和产业结构2类关键要素对林区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与生产要素投入相比,产业结构(1.411)与林区经济增长关系更为密切,对林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以劳动力(0.096)和资本(0.32)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投入对林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次之,二者相比,资本在林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结合改革、转型与发展的客观实际及实证分析结果,文中提出应分别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投资多元化、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深化改革配套体系等方面开展有益于加快林区经济增长、推动林区经济转型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我国木材资源生产布局现状的描述,对我国木材资源洛伦茨系数、利用结构偏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木材资源省际间配置效率较低,且区域间木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计算结果:从木材利用布局合理性的角度对我国省际木材资源利用布局进行分析,并提出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利用效率高的地区、加快利用效率较低的地区经济转型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