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各生育期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条件下WUE、茎叶Δ13C和SLA之间的关系。试验设4个水分处理, 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100%(W1)、50%~75%(W2)、30%~50%(W3)和0~30%(W4)。W2和W3处理对生物量干重的影响在玉米拔节期明显,而W4处理导致各生育期生物量干重的极大降低。在W2和W3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的WUE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W4处理下,WUE在孕穗期后则显著降低。SLA在孕穗期达到最大。玉米各生育期叶片Δ13C在W1、W2和W3处理中呈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W4处理下的叶片Δ13C则高于W2和W3处理。玉米叶片光合同化物质往茎秆转移时没有发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在玉米的各生育期,叶片Δ13C、茎秆Δ13C和玉米WUE呈一致性的负相关;各生育期的SLA与Δ13C呈正相关关系,而与WUE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为了认识引种栽培的八月竹叶片对不同生境的可塑性适应规律,在浙江省龙泉市板栗林套种八月竹示范基地内调查不同生境下(林窗、林内、纯竹林)八月竹的叶片形态特征,并采用标准主轴回归(SMA)分析不同生境下八月竹叶片形态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彼此之间关系的异速生长指数为0.820~2.051,其中仅叶长和叶周长间呈等速生长,其余5对关系均呈异速生长模式;各指标间关系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同生境下各指标间异速生长SMA主轴沿y轴或斜率方向上发生了极显著移动(P<0.01),主要有相同叶长下,叶面积为林内>林窗>纯林,叶片大小整体也呈现为林内>林窗>纯林。板栗林套种八月竹的不同生境条件对八月竹叶片形态特征间异速生长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叶片大小上发生了可塑性响应。  相似文献   
23.
浙西南遂昌县是浙江省竹产业重点山区县,也是浙江省箬竹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箬竹叶得到了广泛应用,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深入调研箬竹叶市场现状以及遂昌县箬叶产业发展历程及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遂昌县箬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颈瓶问题,包括箬竹叶采摘劳动力减少、竹林退化、林区道路设施落后、缺乏政策扶持等,提出了振兴遂昌县箬竹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包括加快箬竹叶基地建设、培育生产和加工主体、完善箬竹叶市场和交易平台、开展箬竹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打造箬竹叶品牌等。  相似文献   
24.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全翻耕((T)、免耕((NT)、全翻耕+秸秆还田((TS)以及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分别对田间0 ~ 10、10 ~ 20和20 ~ 30 cm土层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0 ~ 10和10 ~ 20 cm土层内,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脱氢酶活性为免耕处理大于全翻耕处理,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以NTS处理最高,T处理最低;在20 ~ 30 cm土层中,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免耕处理大于全翻耕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②在0 ~10和10 ~ 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为免耕处理大于全翻耕处理,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在20 ~ 30 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以NTS处理最高,微生物量氮以TS处理最高;③4种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且在各土层中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5.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森林土壤磷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浸提法,在添加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后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酸性森林土壤惰性磷的活化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显著地活化酸性森林土壤中的惰性磷。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磷的活化作用在暗红壤中尤为显著。供试的4种有机酸活化能力顺序依次为柠檬酸〉草酸或混合酸〉酒石酸,这一顺序基本与各有机酸logKAl(络合平衡系数)一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森林土壤磷的活化作用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森林土壤磷的活化量明显小于农业土壤,这可能与土壤本底磷的质量分数有关,农业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森林土壤。  相似文献   
26.
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2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Peel-Reed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8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增大了冠层中下部(如不钩梢23~30枝盘和钩梢1~9枝盘)的叶枝比;钩梢(剩余14枝盘)毛竹叶片生物量仅为不钩梢毛竹的58.99%,且树冠形状呈倒三角形,不利于冠层叶片充分利用光资源;施肥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树冠形状,但生产上应适度降低毛竹钩梢强度,保留枝盘数为18~20枝盘,有效保持或提升毛竹叶片生物量。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生长时期凹凸棒土、硅藻土、泥炭、腐植酸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及豇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的缓冲性,4种改良剂对土壤溶液pH影响较小;泥炭、腐植酸对Zn、Cu的钝化效果比凹凸棒土、硅藻土好,但4种改良剂对土壤溶液Pb和Cd浓度影响不明显;腐植酸、凹凸棒土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豇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腐植酸的作用最为明显。除泥炭外,3种改良剂均使豇豆叶片的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降低。受叶片衰老的影响,成熟期各改良剂对豇豆生理特性的作用不如苗期明显;冗余分析表明:4种改良剂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依次为腐植酸、泥炭、凹凸棒土、硅藻土。本次试验结果说明有机物料腐植酸、泥炭可作为缓解豇豆重金属Zn、Cu胁迫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28.
以毛竹春笋为试材,在低温(4℃)和常温(15℃左右)条件下贮藏,在贮藏的第0、2、4、6、8天测定笋的水分、呼吸强度、灰分含量以及与笋氧化和木质化密切相关的酶活力水平,研究低温贮藏对毛竹春笋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贮藏条件下的毛竹笋水分散失量、呼吸强度和灰分含量都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毛竹笋,且在贮藏第8天3个指标在2种温度条件下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低温条件下毛竹笋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贮藏的第8天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贮藏的第4天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有利于维持毛竹笋的食用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29.
强度的耕作管理使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也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而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调查小麦季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了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并设置协变量的方法对土壤动物数量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弹尾目和蜱螨目是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两者数量之和占总数比例约为80%,土壤动物在表层(0~10cm)分布较大,约占总数的75%。土壤动物类群数免耕高于翻耕,覆盖量越大,个体数量越多。免耕在小麦拔节期有更高的多样性指数,但在成熟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明显,多样性指数下降。相似性指数表现为土壤动物类群对环境具有选择性,翻耕和免耕之间类群差异较大。耕作方式、覆盖数量、土壤层次和时间共解释了土壤动物数量变异量的28.7%,其中时间占最大的变异量,为12.2%,其次是秸秆覆盖处理(8.7%)和土壤层次(6.4%)。耕作方式直接解释的变异量较小,但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秸秆覆盖的作用形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0.
于2018年9月,在浙江省松阳县玉岩镇多花黄精种植地,采用样方法分别在海拔200、500、800、1100 m处随机挖取多花黄精标准株,测定多花黄精叶、茎、果、根、块茎的C、N、P含量,计算化学计量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各器官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不一致。茎的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叶的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根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随着海拔升高,块茎中的C、N、P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在海拔200 m处含量最高;各器官的C∶N总体呈升高趋势,而N∶P呈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多花黄精具有复杂的内在协调机制。综上,在海拔200 m处种植多花黄精将得到更高的品质与产量;多花黄精各器官的C、N含量较高,而P较缺乏,多花黄精生长主要受P限制。因此,在低海拔地区施肥应考虑N、P均衡,高海拔地区施肥则需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