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尾巨桉速生林连栽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西东门林场7~43个月生尾巨桉连栽林分生长特性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尾巨桉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林分表现了早期强速生的特性。随连栽代数的增加,尾巨桉树高、胸径、蓄积的总生长量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其连年生长量已开始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22.
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与分析,对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树皮和树枝,最低是树干;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2.19~850.54 kg/hm2,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70.92%~80.73%,林下植被层占13.84%~22.99%,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占4.63%~6.48%;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150.72~224.93kg/(hm2.a),其中干材年净积累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同一器官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Ca或K>N>Mg或P;1.5、2.5、3.5、4.5年生各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282.62、298.81、241.46和204.95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68.83、73.88、63.42和54.23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8、0.53、0.39和0.30,周转期分别为4.66、7.61、9.83和12.51 a。  相似文献   
23.
为揭示外源激素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施用于南药牛大力植物,测定了其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均对牛大力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为0~100 mg/L的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牛大力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浓度50 mg/L的赤霉素促进牛大力生长最明显,其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分别为69.5 cm、0.22 cm、16.27 g、22.09 mg/g。在牛大力栽培生产上,选用50 mg/L赤霉素处理浓度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果树叶片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氮素积累与降解的调控机理,探讨硝态氮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为果树的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南方常绿果树芒果、龙眼和荔枝的秋梢叶片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水杨酸法分别测定其春季期间的总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芒果、龙眼、荔枝3种南方果树的秋梢叶片中总蛋白质含量均呈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但平均含量差异较大,龙眼含量最高,为18.03 mg/g,芒果为11.57 mg/g,而荔枝仅有2.53 mg/g;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龙眼和荔枝叶片中的硝态氮含量在各阶段都呈现大幅上升的变化趋势,而芒果为先下降后上升.[结论]硝态氮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不显著,叶片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可能是果树早春生长的重要氮源,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动变化可作为果树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同树种蛋白质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5.
为阐明重金属在银杏(Ginkgo biloba L.)根尖微区中的富积特性及对其它选择性吸收离子的作用机理,采用X线电子探针技术研究Cd、Pb对银杏根系中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d、Pb处理后在表皮、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细胞中均可发现Cd2+、Pb2+的积累。Cd、Pb胁迫显著地影响了根系微区的离子分布,使细胞中大多离子的稳态受到破坏,是Cd、Pb对植物产生毒害的机制之一。同时Ca2+和K+在根系微区不同组织中均呈现出较强的峰,Ca2+和K+稳态的维持显示银杏对Cd、Pb胁迫可能具有较强的耐性机制。  相似文献   
26.
桉树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探讨其贮藏氮素循环机制对于提高桉树人工林氮素利用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试验以桉树枝叶组织为研究对象,在观察其物候期基础上,采用紫外分光度法测定了桉树叶蛋白质含量及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秋季桉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而在次年的春季其含量最高;夏季其含量则处在春季和秋季中间。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在秋季为最高,在次年春季为最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秋季表现为最高,在次年的春季则表现为最低。桉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年份和季节密切相关,三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7.
桉树化感效应下Si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桉树叶水浸提液对水稻、黑麦草、玉米、绿豆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外源硅(Si)对4种受体植物受桉树化感胁迫的缓解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在桉树叶水浸提取液处理下,对绿豆的化感作用不显著,对水稻、玉米和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现象,其中桉树叶水浸提取液对根长抵制作用大于芽;随着桉树叶水浸提取液浓度的增大,4种受体幼苗的根系活力持续下降。(2)加入外源Si能较好地缓解4种受体植物对桉树的化感效应,表现为发芽情况、伸长量、生物量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增强。不同受体植物受桉树化感作用的影响及Si对桉树叶水浸提液胁迫的缓解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28.
为揭示罗汉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罗汉果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罗汉果幼苗茎叶、根系质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逐渐减小,在40 mmol/L以上盐胁迫下茎叶鲜质量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Fo逐渐升高,Fm、Fv/Fo和Fv/Fm都逐渐减小,Fv"/Fm"和qP先增加后减小,qN逐渐升高,罗汉果幼苗的光化学量子产额(ΦPSⅡ)逐渐下降,尤其在120 mmol/L处理组罗汉果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变化明显。综上可知,40 mmol/L以上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植株光合作用影响较大,120 mmol/L以上盐胁迫则严重抑制了罗汉果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29.
银杏幼苗修复Pb和Cd重金属污染土壤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重金属Pb2+,Cd2+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土壤对盆栽银杏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银杏幼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2+和Cd2+的富集特性及土壤修复.结果表明:Cd2+,Pb2+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Cd2+对银杏幼苗生物量增量的抑制作用较Pb2+小,Cd2+-Pb2+复合污染进一步降低了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银杏幼苗体内Pb2+,Cd2+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有利于Pb2+和Cd2+向茎、叶部迁移;Cd2+-Pb2+复合污染可促进植株对Cd2+和Pb2+的吸收,且对Pb2+的向上转运能力大于Cd2+,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协同作用;银杏幼苗对Cd2+,Pb2+具有较大的积累量,且根中Cd2+,pb2+累积量高于或显著高于茎、叶;Cd2+-Pb2+复合污染下银杏幼苗对Pb2+具有较强的吸收、运输和积累能力;银杏幼苗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较强.  相似文献   
30.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物种多样性恢复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新造桉林和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分别为9 804、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3 614粒/m2)。(2)新造桉林土壤种子库出现物种共15种,分属于9科;桉萌芽林为8种,分属于7科;大叶栎杂木林为16种,分属于11科。不同林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3)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表明,不同类型森林种子主要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浅层土壤中。新造桉林和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对照。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提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和科学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