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1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8篇
  31篇
综合类   205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樟科楠属植物作为华南地区乡土植物,树形优美,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对闽楠Phoebe bournei、红毛山楠Phoebe hungmaoensis、桢楠Phoebe zhennan、紫楠Phoebe shesreri等4种楠属植物的形态特性、繁殖、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系统总结,为楠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压裂施工提供真实可靠的监测资料,设计了偏心式井下实时监测管柱,在不影响压裂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下入目的层段进行实时测量,并针对实际地质情况研制了实时监测分析软件。通过对压裂施工时目的层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实时测量、解释分析,为压裂效果的分析评估、压裂方案的制定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一项定量有序、宽行浅栽的轻型精确种植技术.符合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该技术作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由于机械插秧对育秧要求较高.因此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是实现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关键。江苏省练湖农场自2001年以来在育秧方面一直采用软盘育苗技术。根据近5年生产实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于喀纳斯湖风景区旅游旺季和淡季时间段,采用实地景源调查、考察访谈方法,在对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总结提炼出适合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霞  田光明  朱军  张志剑 《土壤学报》2014,51(2):360-372
以水稻田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 EEMs)和454测序技术,采集4个施磷水平(0、30、60、90 kg hm-2a-1)土壤,测定其有机碳矿化、溶解有机碳(DOC)组成和结构特征及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田施磷增加了土壤速效磷(Olsen-P),从而提高了土壤DOC含量,加速了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3D EEMs结果表明,施磷分别显著增加了荧光指数和鲜度指数值1%~10%和3%~21%,而降低了腐殖化指数,且与土壤生化性质(Olsen-P、DOC和β-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施磷通过提高Olsen-P,促进了微生物源DOC的生成,同时降低了DOC的芳香化程度、分子量及腐殖化程度,从而提高了DOC生物可降解性。同时,施磷提高了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特别是磷诱导了多种具有碳降解功能细菌的增加,从而加速了复杂有机碳的降解和甲烷氧化。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稻田磷素施用量在30~60 kg hm-2a-1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因此,适度施磷能显著提高涉碳降解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DOC的生物可降解性,加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促进稻田土壤有机碳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应用GIS和RUSLE模型对云南省泸水县的土壤侵蚀进行研究。RUSLE模型中的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因子、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获取泸水县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根据SL 190-2007的分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分析该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从各强度侵蚀面积上看,泸水县2014年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86.86%,但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看,土壤侵蚀量为4.24×10~6 t,平均侵蚀模数为1 373.1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轻度侵蚀;(2)土壤侵蚀较严重区与未利用地、耕地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坡度25°~50°的范围内,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75%,并且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3%,剧烈侵蚀集中分布在未利用地上,中度以上剧烈以下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上,说明该坡耕地、未利用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最大,要加强对未利用地的生态治理。[结论]坡度大,陡坡垦殖和未利用地的不合理利用是该区土壤侵蚀加重的主要原因,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不适宜耕种,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7.
选择符合需要的基因型个体是育种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而理想基因型的预测则又是其前提。本文以水稻“珍汕97B×明恢63”的F1杂种(汕优63)所衍生的永久F2群体为材料,对单穗粒重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并对不同环境下单穗粒重的最优株系(SL)和最优杂种(SH)的基因型及其遗传效应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9个与单穗粒重相关的QTL,其中7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是控制水稻单穗粒重遗传变异的一个重要的遗传组分。最优基因型预测显示,不同环境下最优株系(SL)与最优杂种(SH)的基因型及遗传效应值不同。在两个环境中,SH的遗传效应值都是最高的。因此,SH将能够充分挖掘单穗粒重的最大潜力。9个QTL全为杂合或全为纯合均不是最佳选择,预测得到的SH有近一半的QTL是纯合基因型。同时讨论了在育种中获得SL和SH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生态护坡的内涵、特征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护坡对自然及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从稳定性、生态性、技术性和护坡栽种植物选择等方面,探讨设计生态护坡的原则和要点,展望此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可用于种猪自动供料的精细饲喂系统。系统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步进电动机及驱动器、卸料器组成,软件应用程序由组态王开发完成,主要由精细饲喂主界面和料量添加界面组成。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自动精确的投放饲料,在一定的范围内投放饲料,其最大误差不超过±2%。  相似文献   
20.
北方干寒地区日光温室CO2预测模型建立与冬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构建了适用于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典型日光温室CO2动态预测模型。模型定量描述了作物光合和呼吸作用、土壤呼吸作用、CO2施肥、自然通风及闭膜后的冷风渗透对室内空气中CO2的动态影响过程。利用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日光温室对模型进行了冬季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冬季晴天、多云天气的日光温室室内空气CO2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且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